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殇》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中的第十篇,是一首奉献给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其歌颂英雄时,激昂慷慨,其悼念英雄处,悲壮激烈。这首诗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既抒发了屈原对死难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2.
多多答疑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学习》第12期上,刊载王翰的《凉州词》,沈若乔爷爷或叔叔,他是这样解释的:“庆功会开始了。凯旋的将士们高高举起盛满了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正欲畅饮,忽然从马背上传来激越的琵琶声,那急促欢快的旋律,使战士们兴致飞扬……”另外,还说诗人亲临酒香四溢的盛大庆功会。他怎么知道诗人亲临庆功会呢?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唐诗一百首》,第三十七首是王翰的《凉州词》,是这样解释的:“正在开怀畅饮,忽然马背上传来出征的琵琶声……”上两种解释我觉得有点矛盾,我的理解不知对…  相似文献   

3.
董业耀 《阅读与鉴赏》2007,(10):74-75,7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册选编了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解释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时.通常我们的理解是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以此说明生活环境的艰苦。烘托将士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用“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人,思归不得的无限愁情。宋代大文豪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也用“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抒发了将士戍边,功业未立,思归不成的无奈和对家乡家人眷恋的复杂隋感。跨越唐宋时代的两位大诗人,在两篇不同的作品中都对思归而不得发出感叹,可谓异曲同工,又各具隋韵。  相似文献   

5.
<正>一、复习唤情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面对边关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状况,王昌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有良将戍边,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却如此豪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在《夏日绝句》中,诗人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又发出了怎样的呐喊呢?  相似文献   

6.
《渔家傲》是北宋仁宗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词的内容不仅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也反映了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感情和戍边御敌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7.
王翰的《凉州词》堪称千古绝唱,诗里描写了将士们正要纵情痛饮却被催走上战场时的复杂心理,既令人喜,又令人悲。  相似文献   

8.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解说]这是一首描写边防将士生活的著名诗篇。闪亮的夜光杯里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饮酒,这时马上传来了琵琶声,像是在催促他们快喝完酒出发。诗人以明快的语言、豪放的笔调表现了一群将士征战前的悲壮心情,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凉州词!唐@王翰~~  相似文献   

9.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10.
鲁迅曾说过,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喜欢李贺。毛主席也多次说过:“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这里先让我们来看这首《雁门太守行》。燕门边关是历来征战之地。此诗专写战争,却与唐代其他所有写战争的诗人大不相同。其他人全都喜直抒胸臆,而李贺却以浓烈之彩笔别开了一番生面。“黑云压城城欲摧”,表面似乎写景,其实是在写战事。“黑云压城”也是敌军兵临城下。而我军呢?我军将士站立城头,日光照射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正发出鱼鳞般耀眼的金光,“甲光向日金鳞开”一举写出了  相似文献   

11.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李广射虎》)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大作家的小老师》)  相似文献   

12.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国殇》中为了悼念楚国将士们壮烈牺牲的祭祀诗句。其大意是:“将士们已经死了啊!但是精神永不磨灭,你们的魂魄啊!仍然是鬼中的英雄。”关于里面“神以灵”的解释,历来不一致,曾有人是这样解释的:“神”,作名词,指精神;“以”作连词,无实义;“灵”也作名词,复指精神。我认为“灵”在这里不能作“精灵”讲,而是属实词活用的范畴,可以解作“显灵”。显灵者,精神永存也。这就是说,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故“神以灵”,作“精神永不磨灭”理解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歌行,是我国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岑参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边塞将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生活。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14.
选入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一课中的《马》、《塞下曲》和《前出塞》这三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苍凉寥廓的边塞风光;表现了渴望驰骋沙场,建立勋业的昂藏不凡的抱负;歌颂了边塞将士强兵精武,杀敌擒王,以保国泰民安的英雄气概。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又各有特点:《马》以写景为主,托“马”言志;《塞下曲》以记事为主,以事写人;《前出塞》以议论为主,直抒胸  相似文献   

15.
燕子诗与联     
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诗人们赋予燕子不同的生命力,寄予燕子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诗往往百感交集,风情万种,昭示了诗人们不同的生命体验,彰显出诗人们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给燕子这一生灵抹上了一种神秘的传奇色彩。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相似文献   

16.
《学苑教育》2012,(16):96-96
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华彩乐章。田园诗人的天籁雅音,边塞诗人的黄钟大吕,构成了那个繁华富丽时代的二重奏。田园诗人们赞美祖国河山的明净秀美,边塞诗人们歌唱豪迈壮烈的征战生涯。他们记述严峻残酷的战争场面,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展示戍边将士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出了震撼人心的瑰丽画卷。  相似文献   

17.
唐朝初年,很多诗人都希望能在对外战争中建功立业,并在诗中流露出这种渴望。“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中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但是战争是残酷的,许许多多的将士捐躯沙场,留给亲人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哀伤。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共设有12个专题,选有58首诗词,其中多次出现形形色色的雨。为什么诗人们如此偏爱这"冷冰冰"的雨呢?同是对着一片潇洒雨,不同的诗人唱出了相异的情结。细细品来,唐诗宋词里的雨,多多少少是诗人们感情外化的寄托,是诗人们的"心在下雨"。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盛唐的诗坛,边塞诗派是主要的流派。期间,涌现出了众多的边塞诗人。他们参与了唐代的对外战争,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或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民族风情,或赞颂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勇武精神、建立军功的壮志,或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