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外生性政策规制"的总体环境下,以"国家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政治逻辑、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逻辑等外部逻辑交互作用,严重侵蚀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同时,大学跨学科研究自身的文化困境和价值冲突,以及学术从业人员"学术精神"的匮乏,进一步放大了外部逻辑的制约作用。多重制度逻辑中的跨学科研究面临内外部力量交互作用的特殊挑战,亟需向"内生性制度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系统研究还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比较研究;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特征。现有研究中存在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内在构成的深入分析;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历程进行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纳"到"主动赶超"的过程。在百年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学术"与"政治"间始终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因缘,中国学术制度的内在逻辑与它的西方摹本之间既有某种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张力。在学术与政治纠葛不清的爱恨情结中,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主导逻辑,一方面促成了学术界与国家间的共生关系,因而使得体制内的学术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它自主构建的生态。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今天,国际化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复杂内涵,它的确代表了学术界所谓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姿态,但在这种"主动"姿态背后的主要推手却依旧是政治与国家。  相似文献   

4.
新功能主义下的社会行为分析强调行为本身以及行动者自身的创造性,强调环境对于行为的强制性作用以及行为对于环境的变革作用。伴随着新管理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渗透以及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制度环境的出现,教师的学术职业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学术产出出现"重量而不重质"的现象。学术职业压力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紧迫性、学术产出总量上的高要求以及对学术产出质量的高追求。基于新功能主义下的社会行为分析,结合访谈材料对该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解释,学术职业压力的增加使得教师增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成本以缓冲学术职业压力对于学术产出的影响,教师为了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回报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倾向于一般性的学术产出而规避高水平的学术产出。透过学术职业压力下的教师学术产出行为审视制度环境,高校应从学术职业的本身特征以及教师的内在追求和内在动力方面重构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学术职业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因传统治学思想的余绪,单位体制下的学术流动机制缺乏以及以差序格局为主的社会结构关系的影响,现代中国学术职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深层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职业准入没有严格的筛选制度,职业发展中面临着偏低的薪酬,学术自主与诸威权之间的矛盾,以及晋升中的学缘关系的近亲繁殖,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政治关系的交换干预,学术共同体没有完善的学术退出机制等,从而使中国学术职业难以形成良善的学术秩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建构一个涵有良好学术秩序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历史传统、市场逻辑和政治诉求等多重力量博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适应学术职业的特殊要求,强调以终身教职制度维护学术自由,同时重视聘任程序的法制化。面对日益增强的外部压力,多数高校不得不适度弱化对教师的终身聘任并推行终身教职聘后评议制度,但即使是这些以保留终身教职制度为前提的改革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6国合作进行的"学术职业变革"国际调查的中国大陆调查数据,对影响学术职业者流动倾向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测度各因素对学术职业流动倾向的贡献程度.结论是人口统计学特征、教师的个性特征、工作满意度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所在学校声望、工作压力和教师收入等对学术职业者职业流动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学术职业。随着大学职能的演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迁,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在横向层面发生了功能性和类型的分化,即教师由原来"单一身份承担单一功能"发展为"单一身份承担双重功能"再到"多种身份承担单一功能或多元身份承担多元功能"。明确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明晰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内在规定性,这是构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体系的理论逻辑,也是解决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带来的教师学术职业管理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研费"制度是日本科研经费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促进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机制。"科研费"制度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学术为中心的基本逻辑,通过特定主体建构学术权力的执行和表达机制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导向,以研究种目为主要客体的改革实现"科研费"制度的学术目的,把学术标准贯穿于"科研费"制度的实施过程,"科研费"制度的这些学术逻辑取向成为促进日本大学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JSPS是"科研费"制度的主要执行机构,其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的不断转型促成了"科研费"制度的学术逻辑取向。日本"科研费"制度的改革经验对中国科研经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工促进了学术职业的兴起与分层制度的形成.欧洲中世纪后期,教授职业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化职业,而助教职业的出现,是首次大学学术职业内部分层,体现出教授自主分层的特征.后来,依次产生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等职业,并形成了制度化的分层结构,体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分层制度,在分层制度变迁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级分层、单一分层、恢复四层分层、四层十三级分层等阶段,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具有政府主导和高校自主相结合、以效率为中心、以岗位为核心的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术职业专业化:制度变迁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职业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专业化是一个从职业到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学术职业同样需要不断的专业化.而学术制度变迁和文化选择是学术职业专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按照学理,古代文论作为一门以抽象思辨、理论论证为特征的理论性学科,应该以严密的逻辑来论证其理论,应该运用明晰、精确的理论化语言、分析论证的表述方式来表达其思想观点,并用论证性文体来建构其理论,这样才能体现出以"论"为本色的学术特征。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文论的主流学术特征是:运用形象化文学语言和审美化描述方式来表述其理论观点,使用诗、赋、骈文等文学性文体展开理论建构。这种主流学术特征使古代文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论"的学术特征,并严重地影响了古代文论走向当代。事实上,古代文论并不缺乏"论"的学术特征,只是目前尚不为学术界所关注。而形成这种学术特征的深层原因,是经学。经学对古代文论的"论"的学术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明晰精确的理论化语言,经学中的文论著述体现出了鲜明的理论化语言特色。二是逻辑论证的表述方式,经学关于文论的表述,以逻辑论证为显著特点。三是理论性文体的运用,一方面经学元典中"要言"、"语录"式文论文献从文体形式上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经学家阐释文论问题所运用的"论"、"序"、"书"及"诗话"等文体,都体现出了突出的理论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组织现象。以多重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从国家、市场、大学三个行为主体,探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多重逻辑。整体来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涉及多个因素、多种机制,国家、市场、大学等行为主体及相应的制度逻辑在基层学术组织扩张中分饰不同角色,并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从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存、多种制度逻辑和行为主体相互交织、组织扩张存在“路径依赖”或“锁定效应”。大学需要理性审视基层学术组织的扩张问题,适时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学术资本主义和学术职业这两个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学术职业分层为中间变量来探讨学术资本主义对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学术资本主义使学术职业分层标准之间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从而使学术职业分层结构由弹性向刚性转化,强化了学术职业的分层,进而给学术职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困境。作为高校与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超越学术资本主义,实现学术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转型中的中国学术职业:制度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中国学术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中国社会制度下学术职业的特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的变化.通过分析发现:(1)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分别具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的法人属性.随之,公立高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分别享受事业单位成员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员的福利待遇,前者明显地高于后者,阻碍了人员在两种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2)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员聘用方面,逐渐从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将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扩大绩效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3)高校组织形态由过去受政府控制较多的"单位"逐渐向具有办学自主权的"组织"转变,学术职业也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相似文献   

17.
学术职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别。在广义上,它泛指一切从事学术活动、以学术作为物质意义上的职业的人,在狭义上它特指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群体。学术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具有两重性,一种是外在的物质意义上的,另一种是内在的自身职业价值上的。以专业学术人员为主体的大学组织具有与一般组织不同的组织特征。它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组织结构,具有双重权力格局和规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从学术职业和大学组织的特性反观大学管理制度改革,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基于学术职业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职业是学术职业,高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要遵循学术职业的特点。在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中,要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设置岗位;根据学术职业的特点,将"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建立学术职业"准入"制度;根据学术自由的要求,在评价考核中,采取发展性评价,改进学术评议机构,保证学术评议的独立性;根据学术平等的要求,采用集体合同与契约合同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规范教师聘用合同;根据学术公正的要求,建立一个"中立"的、组织健全的争议处理机构,协调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争端,维护教师的权益,推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职业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处于困境.鉴于此,学科教学论教师应以"教学学术"为发展契机,克服盲目、盲从,潜心挖掘学科特色;以融合、实践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率先构建高校中"学术完整"的教师队伍,走出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新管理主义于学术职业缓慢渗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种注重绩效、竞争和控制的新秩序,以专业身份和学术认同为核心的专业主义日渐式微,导致青年教师学术身份的构建过程常囿于新管理主义与专业主义的矛盾张力。两个核心要素影响该过程:个人内在观念与组织外部期待间的匹配度、学术身份构建的动力源。基于此,将青年教师的学术身份构建过程划分为独立自决、面从心非、互利共生和守正引领四种类型。对一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案例研究,采取质性主义取向下的半结构访谈方法,深入考察不同类型学术身份构建过程中青年教师差异化的价值取向、资源、心理过程、个体与外部关系及制度感知。研究发现,学术身份的构建过程不仅需要高校学术职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学术共同体自主性增强,同时需要发挥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