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国柱 《出版参考》2005,(14):14-15
偷吃了朱德的皮带 长征途中,张显扬是被张国焘派到"红军之父"朱德身边,负责"警卫"总司令,其实却承担着一项不光彩的任务--监视.但朱老总却是那样地宽厚和善解人意.1936年四五月间,部队行军至西康炉霍县境,准备三过草地.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3.
"痛恨绿林兵,假称白 日青天,黑暗沉沉埋赤子; 克复黄安县,试看丹霄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副在湖北省红安县流传甚广的对联,被人认为是最早岀现"红军"名称的对联.而创作它的人,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董必武的表叔——吴兰阶.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的伟大转折点,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语).四川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铸就长征精神的众多元素都与四川密切相关,让四川成为红军长征中出奇制胜的战场、会师加油的驿站、战略转移的桥梁和长征精神的主要凝结地.因此,红...  相似文献   

5.
张玲玲 《北京档案》2016,(10):51-53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和精神远征--长征。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岁月荏苒,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却历久弥新。长征途中,红军在全国十四省留下大量宣传标语。从宣传标语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演变,我们可以管见党和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砥砺前行,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7.
明确女性媒介的定位,梳理中国女性电视频道、节目发展现状,从节目类型与定位--分层意识与多元方案、媒介建设与学界成果,从断裂到合作、受众主体,从"男本位"到"女本位"、"双性本位"--这三个方面,提出以电视为代表的女性媒介的突围战略.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湖北省档案局利用馆藏档案资料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以"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和谐湖北"为主题,围绕"红军长征与湖北"开展系列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9.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于1936年访问延安,回美国以后撰写了<红色照耀在中国>一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轰动,仅1937年就再版5次,1938年再版时改为<西行漫记>.从此,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领导人及红军的生活随这本书的流传而广为世人所知.埃德加·斯诺的名字也随这本书的流传家喻户晓,并有了一种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1.
电影的空间性与生俱来,传统上对空间认知模式却只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具有物质性的空间,二是人们通过精神活动在空间的概念中建构的可以被分析或解释的空间.1989年,美国学者爱德华W.索亚(Edward W.Soja)对空间二元性进行重新评估后提出"第三空间"这个重要的跨学科批评的概念--他从人文地理学、后现代文化政治和哲学思考的向度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激励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空间的意义和意味.  相似文献   

12.
季良 《湖北档案》2001,(6):36-38
在中国建筑史上,能被称为"大师"的,恐怕没有几位.但梁思成先生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而且,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架子上分格装着些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镶--相框!……" 他们被叫作"玻璃匠".有时,人们甚至直接这么叫他们:"哎,镶玻璃的!"他们一旦被叫住,就有点儿钱可挣了.或一角,或几角.一次能挣五角钱的活,那就是"大活"了.他们一个月遇不上几次大活的.  相似文献   

14.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6,(11):12-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毛泽东的豪迈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在几代人心中回响,当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带领的"我的长征"队伍还行进在70多年前的老路上时,2006年8月1日,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档案史料展在一个正在建设之中、尚未被公众认识的公园里隆重展出了.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红军那条充满千辛万苦的绝境之旅引发了今天后辈人"重走长征路"的无限热情. 从今年年初开始,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参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媒体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如何做好像长征这样的纪念活动报道,如何在众多报道中独树一帜呢?从下面几个纪念长征和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巧妙构思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之际,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来到我馆,视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和"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刘奇葆同志首先来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展厅,在反映十送红军、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等题材作品前,不时驻足,仔细观看。他说,美术家们用生动感人的艺术语言来再现红军  相似文献   

17.
据济南某报7月15日讯,当天,一个制贩假证的团伙--"东南亚信件有限公司"被济南市公安部门一举"捣毁".据笔者了解,从2005年至今,这个"东南亚信件有限公司"在该媒体上已经连续被"捣毁"了4次,加上这一次应该是第5次了.  相似文献   

18.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和"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协作模式为基础,以"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为补充的新模式被构建.在新模式中,学科讨论小组是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两种模式的结合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分布式协同工作模式,展示了学科讨论小组及学科服务支撑平台在新模式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悬置社会一政治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与出版一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凋零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该类群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一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因,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舍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20.
朱德曾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军事论文中,《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就是我党历史上一篇有代表性的军事文献,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该文章很少被人提及,文章是1931年7月朱德根据古田会议精神和红军建设经验所作,被收录为《朱德选集》的开篇之作,文章中蕴含了丰富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对于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必读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