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日益关注的问题。美国学者米勒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多维度定义和测量方法,形成了著名的米勒体系。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揭示的"有学历、没知识","有知识、没素质"状况,再次彰显出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手段。推进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要把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置于核心地位,要树立大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邓新文 《中国文化》2014,(2):115-122
一当前通识教育之问题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与综合素质教育 中外关于“大学”的定义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大学有大师之渭也”;“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是学者们(教师和学生)合作研讨学术的场所”等等。这些关于“大学”内涵的揭示都有其合理性。当我们进行深层思考,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认识,就会发现以上的定义都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诗"与"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本是一对连体孪生的姐妹,如今,随着两者在创作、存在、传播方面的不断"独立"和"自成一体",它们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呈现出兴衰迥异的强烈反差。面对诗的衰亡,近年来,政府和一些部门开始启动了"拯救—推进"工程。然而细究种种"常规"手段,可以发现,"揠苗助长"已成通则。诗的"复兴"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啮合点。文本借助"歌化"的"诗"的形态证明,在大众接受并喜爱的娱乐方式中播种和移植诗的元素,通过活化及扩展诗的载体等方法,也能收获到一些激活诗的创造、传播的极佳效果。本文旨在发现一种有效的机制,即,借助歌在大众娱乐中稳定的渗透功能和持续的活力,祛除诗在当今的"死亡咒语",因为,当诗随着高扬的歌声"重返人间"的时候,或许,诗也才有希望早日走出它的"死亡阴影"。  相似文献   

5.
张德明 《寻根》2012,(1):27-32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蔚然成风,而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已成为学界近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不是说古代忽视女子教育,恰恰相反,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妇女,只是目的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们知晓礼法、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淑女贞妇。由于这种观念,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发达的“女教”“女学”。  相似文献   

7.
围绕这个主题(如何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我提几点想法,供朋友们参考。一、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估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教育部领导下,已开展十多年。我体会,它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对人性的探讨为支点构建道德教育理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大都注重从人性出发来论述道德,进而探究道德教育的理论根据。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自从公元7世纪兴起以来,便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外来宗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人数众多的回族,和独具特色的经堂教育,以及大大小小的苏非门宦。而后者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0.
劉小楓 《中国文化》2011,(1):209-222
引言 学术和文教体制从属于主权国家,受主权国家利益支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比如美国或日本)接受大学教育和学术训练并进而获得教职,接下来的生涯就得为所在国的文教体制效力。倘若所在国的国家理由与中国的国家理由并不一致,这类华侨学人的学术位置就面临某种尴尬,  相似文献   

11.
伴随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漫大片《功夫熊猫2》5月下旬正式登陆中国,中国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及动漫产业化……再次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专家经研究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驱动要素已由资本、技术及信息转至文化,如此标志继科技之后,文化正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基石在师德。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高校教师如何实现“明德”、“亲民”从而“止于至善”呢?这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