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次新课程改革注重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性特质,这一特质从一个新的角度厘清新课程改革对于生成理念的“返魅”。从应然角度来看,新课程改革要生成生成探索,生成体验,生成知识与观念,还要生成信心与成功。  相似文献   

2.
俞李 《江西教育》2005,(1):22-23
新德育课程教材趋于开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因此,品德课生成性大大增强,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相似文献   

3.
陈华忠 《吉林教育》2005,(10):31-3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的艰难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次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叶澜教授也把有生成性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的确,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和放大,这已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但问题是,对于生成,现在有一道“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作秀风景,导致有些教师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正道,滑向了放任无度、低效失真和回避应对的歧途。本文拟对这些误区作些肤浅的概括和分析,以求投石问“路”之效。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实践说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一、课前精心准备,预约生成  相似文献   

6.
曾华 《中学教育》2008,(10):12-14
泰勒原理中确定教育目标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继承泰勒原理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行为目标”的超越,新课程“生成性、预设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预设性目标”的超越,新课程“结果性、体验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结果性目标”的超越,使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圣经”,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即我们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程动态生成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堂动态生成要求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它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本文试着从利用疑问,促成有效生成;善于抓错,促进疑难生成;巧设问题,拓展课外生成;教学相长,接纳正确生成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罗娜 《湖北教育》2005,(10):23-23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课堂生成似乎被讨论得越来越神秘,要营造氛围,要讲究方法,要这样要那样,惟独忘了要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一、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我们认为此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1.新课程目标对教师的挑战。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目标,教师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因此,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已成为课改进行中的研究热点。新课程改革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阐释了预设与生成的含义及特征,指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预设与生成的整合,只有掌握教学实践中预设与生成整合的策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优质课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动态是与静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生成是与无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提升的过程及结果。动态是生成的条件,生成是动态发展的必然。在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有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教学讨论的不断升温,各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形态等也在不断的提出、实践、完善,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生成”就是近几年来伴着新课程改革被大家逐渐认识并逐渐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一种理念。什么是生成?如何把握生成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有效教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预设和生成已经走入了当前的数学课堂之中,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进行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希望能够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一、引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动态生成",必须具备生成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看待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重视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因此也就十分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比较普遍的,是任何政治教师都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现象。本文结合多年教研员的教研实践,探讨新课改下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哪些,以及生成性教学策略有哪些等。这些探讨有利于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动态生成课堂。  相似文献   

18.
初中构建生成性课堂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成为热点问题,多年来,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强调结构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精炼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之前将程序精心设计出来,通过众多疑问引进新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了在教学中创造生成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不能过于局限,也不应当过于拘泥形式,提前确定的目标应当能够开放地纳入课堂体系中。生成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改革之一。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成性课堂构建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本文拟从动态的课堂,基于充分预设;互动的课堂,乐于平等对话;开放的课堂,鼓励全程质疑;生成的课堂,勇于整理反思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成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20.
孙永 《教学与管理》2007,(11):112-113
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体育课程过于注重体育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在反对传统性体育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教育思想,维特罗克的生成性学习理论,是西方教育界比较流行的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