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金榜 《云南教育》200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氛围,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老师允许学生插话,允许学生不必先举手就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种应用兼思维型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升学指导的弊端,不强调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习题的操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指导的“强”与“弱”,只有在认识应试指导的“强”与“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4.
“清清楚楚一条线,模模糊糊一大片”是许多语文教师对比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时的戏言。虽然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就阅读教学来说,的确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所以应该允许学生适当地存有疑点,允许学生有“模糊”认识。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选文内容的认识一是感觉“大”,一是感觉“远”,学生的感受既浅薄又表面化,因此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仲思想教育内容,促进认识的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二字解作“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文化”都有,但咬文嚼字地讨论“语文”二字作何解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无异于讨论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要改革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弄清“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不管何种提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即教给学生熟练使用自己国家的母语,运用语言工具感悟文化、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也教给学生利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让他人和社会理解自己的能力。语文教学所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说法,最终其实也可概括到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做到“:一个认识三个到位”。一个认识:充分认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的人文特性为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正所谓“文以载道”。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语文学…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语文新课标对此有精当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写作教学恰恰又是语文救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设置.它都被“边缘化”了。这样,不少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巧用简笔画     
张志坚 《云南教育》2002,(34):47-47
简笔画是教师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的而当堂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地画在黑板上的图,它是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简笔画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运用简笔画认字学词。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识记字形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与字有关的图形,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例如在教学“山”字时,可在黑板上先勾画山形,让学生从形象上来认识,以便加深记忆。在造字法中,有一定数量的象形字,教学这些字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在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作文,逃避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经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在孜孜探索一条“大语文”教学之路,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本文即作者“大语文”观指导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看了语文教学论坛和《人民教育》的一篇关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的争论,心生许多的感慨,身为一线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语文教学运用的是加法,还是减法,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有效的课堂。细细想来,其实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的“加法”与“减法”都是允许的,关键是怎样“加”与怎样“减”,以及“加什么”、“减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并不是盲目的“加”与“减”。只有理清自己的理念,才不会出现顾此失彼、晕头转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而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宋楚主 《江西教育》2001,(11):39-41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生命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可传统教学的惯性仍主导着我们,“学为主”还是“教为主”,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回应了时代的呼唤,给我们指明了小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里,学生是“主人”、要“自主”、要“主动”…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功能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 ,强化语言基本功能 ,重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突出语感的训练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掌握学法 ,提高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改革实验。这项实验与研究已历时三年 ,我们今天提出对“功能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讨论 ,是因为构建“功能教学”是探讨语文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实验已经初见成效 ,尤其是它在理论和实践上能够科学地验证语文教学的自身学科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 ,对当前开展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下是我们对…  相似文献   

17.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蔓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蔓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郭建 《今日教育》2005,(7):59-59
要真正提升语文素质,必须重视积累工作。积累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积淀靠积累,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积累。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时间隧道’。穿越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层,认识历史,感悟人生。吮吸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又要引导学生拓展广阔的空间,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日积月累,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帮助学生探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改革以来,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很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楚,教师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带有自发性、随意性,以至于今天我们对“语感是什么”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等问题的认识犹如“雾里看花”,既真实又模糊。本人准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