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华 《武当》2003,(11):30-31
杨禄躔先生是清朝晚期武功卓著的太极拳大师,当时被称之为“杨无敌”。杨先生生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故于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享年75岁。杨先生过世几十年之后,杨先生的第三代人杨澄甫继续传授太极拳术,于是有了“杨式太极”之称谓。然而,杨澄甫的“杨氏太极拳”和祖父禄躔先生的太极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  相似文献   

2.
杨燕 《收藏》2010,(11):167-167
在《收藏》杂志众多的忠实读者中有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后裔,他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工作,名叫杨加雷。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先生阅读了《收藏》杂志。从此他凭着炎黄子孙对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排球》1996年第4期上,有杨劲苍先生的《排球“拦网”术语值得商榷》一文,是关于排球“拦网”一词含意不确切的阐述。而我们认为,“拦网”一词还是能够较完整定义“拦截对方进攻性击球”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内涵的。基于此,笔者提出一些观点与杨先生商榷。拦网是一项防守技术,是排球技术中阻截对方进攻性击球的技术手段,尽管“拦网”技术也含有进攻的意义,但是,称为“拦网”是较贴切的。就如分析战争中攻城和守城两方,进攻者是主动的,而防守者是被动的,但守方在战争中对攻方的防御行为必然会使对方有不同程度损失,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4.
廖文伟 《收藏》2007,(4):84-85
东海逸民先生发表在《收藏》2006年第5期(《对〈多娇江山入画来〉一文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读过之后却让人产生许多疑惑。在享誉海内外的《收藏》上撰文作学术,应该是件严肃的事情。逸民先生的《质疑》似乎过于随意,不少所质之疑被“质”之后,反倒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先生是刻意对读者来个抛砖引玉呢,还是在考验笔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考证能力?尽管如此,除了谢谢逸民先生为笔者求真伪之举作出响应之外,依旧担心先生这种善意的质疑会造成以讹传讹的混乱,于是不得不作一回答。  相似文献   

5.
郭铁良  郭桂德 《精武》2008,(1):44-48
杨善耕先生在2007年第9期《精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不如藏拙——评郭瑞祥〈二十四势通臂〉》,对老武术家郭瑞祥先生的“不如藏拙”并未曲为之讳。综观内容,批评多于赞誉;那么,杨先生“忍无可忍”的评论是夸大其词,还是实事求是?鲍关元先生确是二十四势的“单传”传人吗?二十四势通臂的拳法真相到底怎样?杨先生所下结论的真实性是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读者究竟是应该拍手称快,还是应嗤之以鼻,到底是谁的文章可信可读、可圈可点?请读下面郭瑞祥哲嗣郭铁良、郭桂德二位先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作《学术争鸣还是人身攻击》。  相似文献   

6.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7.
李迎  赵炬 《健身科学》2012,(10):36-36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细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9.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0.
《健身科学》2012,(2):39-39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群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1.
《健身科学》2012,(6):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仲、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2.
张少华 《收藏》2006,(4):154-154
凡是到访本刊杨主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室内悬挂的王世襄先生书法对联“才能广授收藏学,玉德时参鉴赏禅”之为文与妙对而击赏。王老书此联已届91岁高龄,其书法功底之浑厚,亦可见一斑。鲜为人知的是,这幅对联的背后深藏着王世襄先生与《收藏》杂志的一段佳缘。  相似文献   

13.
李迎 《健身科学》2012,(5):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吴祥式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4.
张振华 《体育与科学》2005,26(6):9-10,15
阐释张之沧先生《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一文新质观的意义;辨析张洪潭先生《体育的主旨是强化体能而非保健养生》一文“体育与健康”的观点,并商榷该文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16.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0年6、7期发表了李明等先生《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后,张莘农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4期发表《“外国在华邮政”不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一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李明等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8期发表《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王微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11期发表《依然值得商榷》一文,谈了自己的观点。此后一年多来,未见有人再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车星辰 《武当》2003,(2):27-27
读完瞿世镜先生《武林》2001年7-10期连载的《杨门弟子素描》一文后,令我感慨万千,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难得《武林》及瞿世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鲜为人知、回味无穷的杨式太极内幕。同时,困扰我多年的一个疑问——现行杨式太极为何都是柔软体操?也终被解开。原来,我们所见到的现行杨式太极拳架,几乎都是由顾留馨一手扶植的,由只懂外形拳架的某些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传播的。他们将  相似文献   

19.
气功入门ABC     
<正> 气功是一项很好的医疗保健运动。它是通过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动静结合的运动进行自我锻炼,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 气功的功法有许多种,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也有一些共同点,这就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动静相兼,上虚下实,火候适度,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1.松静自然:它包括三个要领。第一要求松。练功时要身体、精神放松,但不是松弛。应该做到以松为主,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僵。第二要求静。这是在清醒状态下  相似文献   

20.
杨火印 《收藏》2007,(5):62-65
2006年11月9日我与《收藏》杂志总编杨才玉先生同机飞往日本,参加由日本朝日新闻、岐阜新闻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景德镇千年展”。杨总编听过我在日本关于“7501工程”瓷的专题报告后,觉得国内收藏爱好者有必要进一步了解“7501工程”瓷器的研制过程,因此我将原《“7501工程”纪实》一文分几个方面简写如下,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