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以来,笔者曾多次承担市、省以及全国级的公开课或优质课评比,也有幸担任了许多场优质课评比的评委.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也积累了一点宝贵的经验.然而,一直以来,对于公开课总是“心有千千结”,“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第七期的《公开课,你为谁公开?》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特此向于秀兰、田延平两位作者请教如下。从整篇来看,作者走了极端,对公开课全盘否定。公开课确有不足,凭此“不足”而“障目”,看不到公开课的优点,这是犯了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总的来看,公开课优点多于不足。上公开课前,执教老师认真备课、椿c设计,主流是好的。“公开课只考虑现场效应、评委效应,而不必去管教学效果”,这是无稽之谈。执教教师如果只考虑现场效应,评委能认可他的课吗?一旦执教教师考虑了评委效应,就自然把教学…  相似文献   

3.
陈贵均 《四川教育》2014,(11):44-44
以上分别是来自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两位老师就“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展示.其中,梁昌健老师设计的课堂主要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而朱琨老师则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课后,评委老师程雪琴分别就梁昌健、朱琨两位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现场点评,着重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反对有之,拥护也不少,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冷静审视。从教学实践来看,公开课由于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扭曲了人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使公开课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有些人在公开课评比中屡屡有所斩获,可实际的教学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公开课分散了教师精力,影响了正常教学。有些公开课的教学,教师的出发点是考虑怎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打动评委,让评委感兴趣,给评委留下好印象,完全把课堂的另一主角——学生置于脑后。  相似文献   

5.
听公开课、研究课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课堂中总有几个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是课堂中的积极分子,有时甚至是公开课教学中老师的“救命稻草”。我暂且称这些同学为课堂中的“权威学生”。这些“权威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多,特别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更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6.
李勇 《四川教育》2009,(2):44-44
我们的课堂随着各级各类公开课的展示而走入了一个怪圈,上课的老师不像教师更像演员。我们的学生不像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俨然小大人。我们的课堂不像是课堂,而是一个用于表演的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置身其中的演员,指挥他们行为的是坐在台下的评委或者早就已经洞察评委意思的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8.
创设数学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许多教师感叹:“如今上一节数学公开课或是参加优质课比赛活动,如果没有创设情境,不知听课的教师和评委们会怎样评价这节课?”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创设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现象一]追求趣味性,教学目标不明。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就能将课上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课是教师“精神的盛宴”。它让教师的精神与心灵在“阳光的”课堂相遇、相通,实现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共享。公开课的执教者承担公开课任务后,无一例外地调动潜能,追求成功。当他们不辞辛苦地“打磨”公开课的同时“,公开课”又毫无疑问地“打磨”了教师的自身  相似文献   

10.
我以为,“公开课”就是“公开的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会诊课等都是公开课。时下,公开课中的观摩课、示范课最为流行,名师的课堂成为许多普通老师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有人说公开课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的衣服,中看不中用,可观不可摩。这种评价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却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近来,笔者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徐为章老师《感悟历史新课堂》、第6期孙振江老师《盼望真实的公开课》和第8期潘金传老师《到何时才有真实的公开课?》三篇文章。几位老师都认为很多公开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只是公开课老师的“精彩表演”,是一种“作秀”过程,并且呼吁公开课要呈现真实的课堂。笔者也曾上过市级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竞赛,想现身说法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一次河北省公开课比赛,讲课内容是“椭圆的定义”,其中一位参赛教师拿着一个盛了半杯水的透明圆柱形玻璃杯走进教室.上课了,该教师拿起杯子喝了一口,下面的评委老师和学生都很惊诧,怎么公开课上老师还喝水?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学会倾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解时,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上都呈现了“请你注意倾听”的字样,然而,整堂课下来,教师却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表达见解和情感的机会,“请你注意倾听”沦为单向的、被动的倾听。在点评时,一位评委反过来问这位教师:“你注意倾听了吗?”我想,这一反问,不仅是对这位教师的质疑,更是对广大教师课堂行为的一种警醒。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公开课历来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为了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教师得花上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精心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公开课中便出现了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片段。在此,笔者就某些数学公开课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6.
学校开展了赛课活动,作为评委,笔者有幸聆听了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几十节公开课,深感老师们在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评委普遍的评价是:老师们备课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教学环节设计日臻完美;教学手段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课堂提问设计细致、巧妙;等等。但静下心来,深思熟  相似文献   

17.
一、追求“四个转变”,接轨常态化高效课堂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公开课”,代表着新课程,传播着新理念,追求“新、奇、异、美”。但公开课流露的各种怪现象,也让一线教师深感不安。 怪相一:课堂必须是“活动”的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公开课最为抢眼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围坐在一起,或争论,或私语,教师穿梭其中,学生可以自由发问,随时举手,随时根据需要下位、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罗斯福新政》是我准备的一堂公开课,也是我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月活动所选上的一节课——根据我们组长也是我的师傅魏老师给我定的上课时间和学习进度而选定的。在整个课堂设计过程中,我脑子里浮现的都是“课堂效率”“课堂互动”这两个概念。根据我以前上课的经验和听同学科公开课的感受,我对这次公开课的打算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上一节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