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35-136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就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综合协调人、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实践(实验)与理论的矛盾、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矛盾。首先论证这两对矛盾是科学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揭示其内涵;其次揭示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其矛盾运动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中的实践与理论、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矛盾关系和基本作用,对科学技术的管理决策有一定的思想启发与实际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可  赵海山 《百科知识》2023,(15):17-18
<正>各种事物之间普遍都存在着联系,也存在于一个永恒的运动之中。环境设计与科学发展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想实现完美的环境设计目标,必须要综合、系统的探索各种艺术要素与环境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变化规律,遵循环境设计的科学技术发展观。一、环境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设计被引入了更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当代环境设计中,设计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观。为了设计出更优秀的建筑作品,设计师比以往更需要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前沿知识。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军事技术与军事之间,处于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并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决定和影响着军事技术、军事;另一方面,军事又促进和推动着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星 《科教文汇》2012,(15):194-195
近代以来中国有三种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交织在一起,分别是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由传统的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到近代工商业社会。伴随着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和发展,可以说社会转型与科学技术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白惠仁 《科学学研究》2015,33(9):1281-1288
传统创新研究所关注的发展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较少考虑技术进步的社会影响。而对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一个更广泛的理解,不仅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社会发展,因此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着一个错位。文章通过分析创新与发展的研究脉络及相互作用关系,认为创新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连接是两者共同的内在要求。创新不仅要驱动经济增长,更应驱动包含了消除贫困、保护环境、改善教育医疗及促进社会公平等在内的社会发展。这一理念也将对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决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包含着创作者的主观精神,是对社会生活、文化、内在情感的涵盖.本文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文化的关系、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再创造、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文化诠释、音乐欣赏对精神文化发展的影响,这几方面的阐述揭示了音乐欣赏与文化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学理论和人类社会学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也有着研究内容的差别.从社会研究角度看待科学技术,发现科学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而是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即科学存在于社会中,并存在众多的社会要素.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只有探索新的领域,以不同的视角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更深度地掌握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才能为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绩效受到各国的关注.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决定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科技政策的调整问题.利用1998年到2005年我国各省的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数据形成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一阶差分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绩效以及政策互补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的增量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增量这两个因素与GDP的增量都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弱的替代关系,即调节这两个因素的政策也需要配合使用,仅仅追求其中之一就有可能对经济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党中央最新提出的国家战略之一,对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众传媒作为社会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带来进步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由于生命伦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且涉及社会不同的方面,因此,国际上越来越多采取治理的方式解决生命伦理问题.本论文阐明生命伦理治理机制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生命伦理研究与管理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论河南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作为一项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与相关产业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重点将探讨旅游业与大产业的关系及融合发展问题,主要包括旅游业与农业、旅游业与林业、旅游业与工业、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对知识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特性及其演化的新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使企业管理者能够理解知识社会中企业进行管理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应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生态环境选择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尽管对科学技术在生态危机产生及其解决中的作用存在着技术乐观论与悲观论的争论,但科技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构成生态文明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且推动着生态化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在全球一体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它不仅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对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开拓意义。在重读该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善与恶的悖论性,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基础推动作用,并重视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16.
新材料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社会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技术史和科学哲学的角度,论述了新材料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猛烈冲击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并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激烈变革.本研究从大视野的角度提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12个趋向:科技发展呈现指数式增长;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体系日趋庞大;主导技术显示群体突破态势;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大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合作;人才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创新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潮流;科技突破引发新军事变革;世界科技中心转向多极格局;科技政策调整方兴未艾;科技的负面效应呼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技术的发展与运动形式的关系可知,会聚技术即"意识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会聚技术显示出科学技术内在一体化,以及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一体化的特征.会聚技术的本质在于人机合一.其未来的发展更加不确定,可能是天堂或地狱.人注定如哈姆雷特,犹豫、彷徨,行进于此两极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纳米技术的治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现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广泛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应该负责任地发展新兴科学技术,采取"治理"的方式.纳米技术是当今新兴科学技术的代表,纳米技术的治理代表着国际上管理新技术方式的转变.本文在分析纳米技术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际上纳米技术治理的措施,探讨和分析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现状,提出加强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作用机制,指出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客观依据;知识产权制度也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