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夫卡的创作有着巨大的艺术张力 ,这来自于其关注现代西方人精神生活的思想内涵。卡夫卡的艺术张力具有独特的结构 ,他将现代人类荒诞的生存状况“图像”化为悖谬的逻辑关系 ,浓缩成现代寓言 ,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困境 ,其艺术张力朝着未来不断地绵延下去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这位西方艺术的怪胎和探险家,以他“疯子”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的常人世界。他一生都坚持着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冷眼审视人的真实生存境况。他活着就是为了求证人生的真实境况,求证生命的真正形式和意义。站在这种理解的基点上,本文论述了卡夫卡度其荒诞感。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在代表作《变形记》中,创造出人异化为“虫”这个不易接受的独特艺术符码。文本正是通过审美接受过程中情感的不断移入与间离,使读者逐渐领悟到其荒诞故事框架下所构建的“现代人困惑”的真实世界,更深地体验了整个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心解语录 美国诗人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伴随他的似乎只有孤独,以及对这个荒谬世界的控诉。在卡夫卡看来,社会的发展反而使得人类自身的美好不断地丧失。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无家可归的异乡人”的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一生是短暂而不幸的,疾病折磨着他,追寻与放弃的痛苦时时纠缠着他;但卡夫卡的一生又是深刻而遗彻的,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向这个荒诞而不合理的现存世界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深刻地展现了现代人痛苦、困惑与无家可归的生存情状,给广大阅读接受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何谓意义?“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包括内容、价值等方面的含义。在哲学中,意义是“客体对主体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什么是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理念的世界。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询和追问一直是哲学的核心话题。正如哲学家赫舍尔所说,人的存在总是牵涉到意义,“他可能创造意义,也可能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生存”。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有力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困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我国读者也有一定影响。然而,怎样认识他的“异化世界”呢?本文从“人与社会异化,人与人异化,人的自我异化”诸方面入手作了阐述,说明他的异化思想的形成、特点、实质及价值,肯定他的历史意义,批判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的小说常常透露出一些与存在主义类似的认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表现了哈里生存的困境及在荒谬世界中的追求,通过顿悟理解了存在的意义,最终平静地死去。首先,哈里由于战后创伤处于生存困境,破碎的价值观与信仰使他陷入道德危机,亲手毁了自己的真爱。对这个荒谬世界的回忆使他顿悟:人活着只是为自己,与他人无关,明白了生存的本质——存在与追寻。乞力马扎罗山的幻象是他顿悟后对自己一生总结。他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一生:不停地追寻——真爱、作品以及真实。  相似文献   

11.
赵丹 《现代语文》2006,(12):52-53
当代坛,描写城市情爱的俗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大家忙着把自己装扮得更“现代”而无暇顾及心底深处对美的渴求。古典而唯美的作品被人视为矫揉造作且被忙碌的现代人拒绝。曹轩先生却关注美感,倾心雅致,固执地高举着“古典美”的学大旗行走坛。他认为:“学的古典与现代,仅仅是两种形态,实在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深刻与浅薄。艺术才是一切。更具悖论色彩的是,当这个世界日甚一日地跌入所谓‘现代’时,它反而会更加看重与迷恋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情感的慰藉,能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一番宁静与肃穆的‘古典’。”他坚信“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荒诞”指不合情理、毫无意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荒诞”方面成就斐然,卡夫卡、萨特、贝克特等是这一文学潮流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人的绝望和孤独、理想的虚无、存在的荒谬等方面,具有深刻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荒诞派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人的精神出现危机而反思“存在”的结果,它具有批判、揭露、救赎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自杀是一个频发事件。但是他所描述的自杀并非因为精神失常,也不能用通常的社会学原理来解释。他笔下的自杀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性自杀,这源于他存在主义的世界观。村上春树认为,这个纷繁的世界本身是无意义的,是彻底荒谬的,而人却需要寻找意义来确立活着的理由。世界的无意义和荒谬与人追求意义的本能冲动相冲突,从而摧毁了人赖以生存的生存信念,导致了自杀。与存在主义者一样,村上春树并不鼓励这种哲学性自杀,但他对哲学性自杀是带着同情、理解和宽容的,他用自己的作品谱写了一曲哲学性自杀的悲歌。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卡夫卡都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主义小说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英国大诗人奥登曾将其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并举而各为一时代之翘楚,同时指出:“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到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也是最早传达出这种特征的先知。所以从学的角度理解过去的20世纪,卡夫卡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作家,而且这种重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一生经历了种种无法克服的荒诞体验,他的主要作品都表现了人在异化世界里的荒诞感。卡夫卡发现,现代人普遍丧失了主体性和主动性,人们被各种异己力量所驱使,试图去达到某种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目的。生命是孤独的,生存是粘滞的,想要反抗也是徒劳的,荒诞的存在最终导致人的变形乃至毁灭。荒诞之于卡夫卡,首先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是对事物本质的艺术化的领悟。卡夫卡的荒诞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它既关乎作品内容,又是具体的审美表达方式。卡夫卡运用梦幻笔法和寓言模式,通过悖谬的情节逻辑和怪诞的艺术构思,形象地演绎出现代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本质。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在外部世界的规定下显得无能为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变形”的真正原因是他不堪忍受社会、家庭的重压 ,不得不做出的摆脱人形、逃离世界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在小说中以怪诞的笔法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对现代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本文从其文本出发探讨了卡夫卡小说世界中各种形态的人的异化,通过危机蹲伏的生存、物质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主题做出较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奥尼尔晚期剧作中的人物往往生活在一个不再有幻景和光明的荒谬世界之中。他们或者从醉乡和白日梦想中寻求解脱,或者积极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宽恕,从中获取抗争荒谬的勇气。通过他们在绝境之中挣扎生存的种种努力,奥尼尔具体而形象地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为现代世界中的人们指出了自我拯救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以来,雷锋逐渐成了国家伦理的典范,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偶像和道德神话,他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令人震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而忘私”“对业务精益求精”“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等,都是对雷锋精神的经典表述。渐渐地,雷锋离大众越来越远。改革开放后,年轻人开始认为雷锋是不真实的,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这样一个如此完美的人。有的人甚至认为,对于现代社会而言,雷锋精神过时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像雷锋那样不计报酬地做事,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并且传达出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卡夫卡的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群体之外的孤独者,是一个审视者和旁现者,用他那洞察圣灵的"第三只眼"来俯瞰人生.卡夫卡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人在这个不可解释的世界上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世界是我们的迷误.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