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南农实验"是由南方农村报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起、由地方政府和实验村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实验实践活动。"南农实验"通过农民民主能力建设,不仅为打破中国基层民主困局提供了现实经验参考,也为基层民主研究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国家通过强势的外部整合为农村社会植入规范农民政治生活各种民主制度,但中国基层民主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依然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植入的制度中作为民主主体的农民主体性不足。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产品中互相博弈,中央政府处于绝对的强势主体地位。三个利益主体的博弈导致供给主体缺位,这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两种政府行为模式中,政府诱导型模式是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最好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乡级政府进行行政模式创新,保证职责高效行使已经势在必行。在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中,经济因素是乡级政府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乡级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权力因素、行政体制与职能转变之间的矛盾、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制约、权法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着乡级政府行政模式的创新。深入剖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利于探寻我国乡级政府行政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者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的全面考察,认为参与式治理对中国的"治道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决策框架",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助于培育公民社会,塑造"良好公民";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和基层入手的实践本质也给出了我们治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仍然困扰着韩国整个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为此,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社区居民和地方自治团体也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尝试;农业大学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实施农民教育的主体;农林部建立"后继农民--专业农民--先导农民教育制度",为农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创新活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地方政府创新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价值偏好一致。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为样本,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对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国家治理有以下启示:市、县两级地方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主体,需密切关注这两级地方政府的发展;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类内容均有发展,日后仍应全面推进,不可偏废;不同地域分布的治理效果差异明显,应重视国家整体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7年以来,忻州师范学院在农村中小学大规模实施实习支教,取得了大学生欢迎、受援学校获益,地方政府支持的多赢效果,探索出一条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新路.2007年底,学院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本文回顾忻州师院长期大规模实习支教的改革实践,探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实施关键环节和需要继续完善的内外部环境,以期为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推进国内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发展与变革对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对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服务"三农"、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出了新命题.本文结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实践,提出了基于远程学习环境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的创新理念、体系、模式和体制,并在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政策客体———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的阻滞现象出现。应通过政绩考核、激励机制、监督体系、农民组织建设、政治社会化机制等方面建设构建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有效规制政策执行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大学"百万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工程"五个创新。联合培训创新中国农民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和资源,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将以往政府要农民学的状况转变为农民主动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的良好局面,从而发挥了中国农民大学、地方政府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这是办好创业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合作主义:城乡社区一体化中政府、市场、农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之后的第四大制度创新,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实路径.置于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是以效率、公平、参与为价值取向,通过政府、市场、农民的合作,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合作主义”强调每个行动主体在治理过程中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并活跃在自身最擅长的领域,在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破解新“三农”问题,政府的特长是统筹规划、制度设计、资源引入和公共财政供给,故而需要在城乡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国民待遇等方面“在场”;市场的特长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敢于创新和冒险、产生规模经济,故而需要在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及农民增收等领域发挥作用;社会的特长在于对政府、市场功能的弥补,灵活多变,能利用大量社会资源,产生社会信任,提升社会资本,实现对问题的全面处理,据此,需要在农民公民意识、公民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农民组织化、志愿互助服务、社会共同体构建等彰显农民的主体性.政府、市场、农民合作,在理论上需要超越“市场万能论”、“政府万能论”和“农村封闭论”;在实践上需要政府超越部门利益和强势集团利益,彰显政府公共性,更需要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保障农民平等参与权,增强农民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教育是影响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新时期,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显得愈发重要,其发展模式探究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意义重大.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背景、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性及农村职业教育法制不健全等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最后提出城乡交互的均衡发展模式、政府负责的多方主体模式、主次分明的区域层级模式、多教结合的共同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农村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关键要坚持的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这一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导致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与农民主体缺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对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理顺和调适,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以使其回归到各自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5):119-125
整村推进减贫作为政府减贫工作的一种创新模式,农民参与这一减贫模式的绩效评估,是当前推动精准扶贫和提高减贫效益的重要保障。选取秦巴山区某贫困县整村推进减贫中农民参与情况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得出:政策制度、农民自身、政府作为和表达渠道等在农民参与整村推进减贫的绩效评估方面均存在问题,导致减贫工作未能取得实效。国家对制度进行完善,政府加强对农村的引导,让农民能充分参与减贫绩效评估,最终提高政府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16.
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路径依赖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变迁缓慢,缺乏创新。政治的发展是个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有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拉锯式的博弈,也有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较量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创新,激发农民的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17.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导致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的产生.为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达成其目标,应构建相应的社会化机制,形成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规制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的农职校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要紧跟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努力为地方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能致富"的中初级专业人才.这既是农职校自身发展的方向,也是能引起地方政府重视并增加投入的立足点.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文化水平、生产技能、精神风貌等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然而,在广大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自身收入,政府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留守群体的体能素质和文化素质都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规模与成效。因此,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大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的"乡土回归"工程,加强新农村建设者的教育和培训,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