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斐尔前派源自于欧洲19世纪诸种文化思潮相互吸收、相互消解的生成语境之中,其理论缘起和生成机制与19世纪欧洲文化思潮渊源深厚,先后接受了康德美学思想、拿撒勒派、浪漫主义、牛津运动及宪章运动的影响,同时对后期唯美主义、颓废主义以及象征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在美国的产生,固然与美国近年社会结构变化相关,但从更本质层次上而言,其根源在60年代的文化运动。60年代的美国青年通过对“人”这一主体的认知功能的再认识,对人类认识观念的再反思,使得思维论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总体化、同一性走向多元性、多样性;通过对价值的重估,倡导多元兼容性的概念,打破单一性的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内涵遥相呼应。同时,通过对正统理论的挑战,彻底地动摇了盎格鲁一撒克逊这一美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为多元文化主义者的目标诉求——元与元之间相互平等——架起了一座隐性桥梁。  相似文献   

3.
学衡派理论虽然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但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文化规律的阐述,使它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设计美学与中国本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我们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一切东西,无一不体现出设计之美。我们每天都亲身体验到我们所设计出来的物质世界。"现代设计"是在以哲学、美学、社会学为背景的现代主义的诸多理念作用下而产生的,从而也才逐步有了设计美学。而中国真正的设计是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开始,但从初始阶段到90年代中后期,以及到了今天,中国的设计还是处在比较低水平的状态,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手法,都显得文化的薄弱,手法的单一,样式的模仿。如何立足于本土文化,用世界的眼光,运用高科技、新材料的各种手法来切入设计,是我们建立中国设计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情喜剧外,乏善可陈。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喜剧这一具有批评功能的艺术形式就被很多作家所采用,成为他们释放与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出口,喜剧也伴随着浩荡的思想解放潮流而逐渐复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文化派别,学衡派主张用"开明审慎"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新旧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抑旧扬新;认为文化不论中西,都须经过严格的评判与审慎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建设"新人文主义"的中华新文化.因其在对传统文化与新文学的态度和再造文明的路径选择上,与新文化派存在差异而被长期视为"顽固守旧".两派曾围绕上述问题数度论争,二者都主张发展中国的新文学,都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但因路径不同,得失互见,在对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理解和界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摒弃固有成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评判,应该承认学衡派在论争过程中关于新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再造文明路径设计的表述,是现代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许多方面较之新文化派更趋成熟与客观;特别是他们对于科学方法的阐释和对胡适实验主义方法论的批评,其中不乏辩证合理的积极因素,不能简单地视之为"顽固守旧"与"反动".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教育》杂志,依托举办机构聚焦国际知名教育家的来华考察活动,助推科学教育;译介实验教育主张,关注国内教学实验的施行情况,对“实验主义”推崇备至.《新教育》的办刊活动和教育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宣传科学教育的洪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在抗战时期文化回归思潮影响下,孙犁自觉地选择了民族化文学的道路。他的抗战小说不仅寻找呼唤着民族精神的回归,深入地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而且成功地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其独特的叙事抒情方式以及语言结构形式,在整体上反映出了抗战特定背景下的抗战军民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幅幅民族风俗画,揭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思想形态及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相关史实的梳理分析,探讨进步主义时代教育在解决美国社会问题、促进美国社会改革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及其结果,从一个特定的视角重新审视进步主义时代美国教育的历史演变,以期丰富和拓展美国教育史研究,进而深化对教育与社会变迁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时光荏苒,设计行业整体在进步,观者的审美方向也在转型,尤其是环境艺术行业,作为艺术形式于建筑学科中作为美学的感性的代表,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正逐渐为市场和受众所重视,在现代感官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中新思潮的诞生,引申出现代环境艺术中形式感的发展的思考与此同时,环境设计,作为一种基础却普遍存在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又何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追寻传统的传承和现代思潮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分别从学生“参与式”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非常健全、各类高质量学习资源供给丰富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时长被纳入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图书馆空间功能分区合理有序等四个方面对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特色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国内高校在教育机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Life is multiplex; information is ubiquitous. We do our best to learn, but we struggle not to forget. The demand to “know” is powerful; the experience of living can often feel overwhelming. We desire a better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around us. John Ruskin reminds us that it is a good thing to start small. He asks us to look, to train our eyes to see detail. He teaches us to appreciate the one thing for its own sake; it is by appreciating the one thing that we are enabled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world around us.  相似文献   

14.
15.
Abstract

In both England and Japan, art education was viewed as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self-expression, but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icient mean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England, it was designed to train the eyes and hands of artisans. The art critic Ruskin has often been referred to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ition to self-expression in the history of art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hows, however, that Ruskin was not an advocate of self-expression. In Japan, drawing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iji era, and the aim of that instruction was to train the students' eyes and hands. In response to this trend, the Free Drawing Movement was introduced by Kanae Yamamoto. He attempted to introduce the methods of creation used by professional artists into general education. But this aspect was neglected by both his supporters and opponents, and Yamamoto has been presented instead as an advocate of self-expression. Drawing on the genealogical approach, as developed by Foucault,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is well-known history of art education. By replacing Ruskin and Yamamoto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transition of art education in two respective countries, the genealogy of self-expression will be revealed.  相似文献   

16.
1848年兴起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迅速由绘画流派发展为一股影响波及全社会的审美潮流,帮助促成了世纪末的唯美主义运动。作为深受拉斐尔前派影响的一位艺术家,叶芝在梦境之美和象征之美两个方面深受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成熟诗歌美学。结合拉斐尔前派的浪漫主义起源以及叶芝文学创作中的拉斐尔前派成分来考量,我们可以确定叶芝归属于传统浪漫主义诗人而非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他在思想上对新文化运动起了引领作用;他积极创作白话文作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新文化运动;他通过凝练文艺理论,对新文化运动实践起了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grid-group two-dimensional cultural theory (CT) of Douglas and Wildavsky, demographic attributes, and partisan ident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ism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Weather, Society, and Government survey colle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reveal that partisan identification better explain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concerns in Taiwan, but its explanatory power is not comprehensive. Gender and age explai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 Taiwan but not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he impact of CT on environmentalism appears in the Taiwanese environmentalist’s group but not in the public, whereas CT has satisfactory power in explaining environment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9.
整理国故的主要内容是校勘古籍、考辨史事。整理的对象当然包括那些传统的"高文典册",本身就有沉迷于故纸堆的"嫌疑",再加上整理国故的领军人物胡适等人一再强调其与清代汉学家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种种内在关联,事实上未能严格划清与旧学的界限,遂使整理国故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复古现象之间产生了难以厘清的干系,引起了思想文化界关于整理国故与文化复古现象之间关系的争论。作为"再造文明"的重要手段,整理国故对于复古现象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因此简单地目之为复古和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