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萨义德的东方学研究带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化启示。他的理论洞见对当前有关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东方文化应确立自己正确的文化身份,这样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全球文化的共建中去。  相似文献   

2.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表现了萨义德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在后殖民时代,对于中国现实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狄更斯的代表作《远大前程》中人物命运与文化帝国主义建构的共生关系,揭示文化帝国主义如何参与殖民地文化的建构,其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为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个案。  相似文献   

4.
文化不是远离政治的神圣殿堂,而是权力操演的重要场所,文化政治学实质上所要讨论的正是文化中的权力问题。而再现是文化生产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更是意义争夺和权力生成的文化建构过程。萨义德以此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从文化间性视域即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解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5.
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在重建东方机制的同时丑化东方,使其与落后、情欲等联系起来,从而使西方凌驾于东方。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女书、老同及女性缠足等文化现象。但受东方主义的影响,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大并扭曲了这些历史文化场景,以迎合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和虚构,从而满足西方文化对于东方的窥奇心理。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萨义德对马克思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弥漫播撒,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应运而生,获得文化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元典是萨义德的 东方学 。这里,笔者着重探讨一下应如何看待萨义德在该书中对马克思的批评。萨义德把马克思在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中的话作为 东方学 一书的开篇: 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在中文 2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第 678页上,马克思的这句话被译作: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在萨义德看来,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正是东方主义不言自明的前提:如果东方能够自我表述,就不…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揭示文化霸权,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倡在阅读文学文本时采用的“对位式阅读”对文艺理论与文学比较具有很好的方法论意义。只有以交叠区域视点来展开交往与对话,平等理性跨文化的交流与研究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张春娟 《教育评论》2012,(3):165-167
本文尝试运用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萨义德以人文主义为旨归的语文学理论。萨义德人文主义的突出特征是其实践性品格,而实现这一品格的关键是回归语文学。在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中,语文学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还负有重建人文主义实践完整性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9,(5):19-26
当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提出"东方"是作为一个被界定的概念、而不是作为一个被虚构的名词的时候,他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元史学意义的、文本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将"东方学"作为一种带有欧洲殖民主义政治色彩的研究思维方式来定义。在萨义德所说的"东方学"历史观中,欧洲人倾向于将东方的历史作为浪漫主义想象文本进行构建,虽然不在任何层面上认为或者承认东方高于西方,却可以通过解剖的形式从东方的历史中提取出"古老的有效成分",作为针对近现代欧洲社会病态状况的对症良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记载、研究和运用的思维中,同样存在一种"崇古"的历史观,中国的史学文本在构建历史文化形象的时候,同样具有一种将历史浪漫化、文学化的倾向,并且采用"厚古薄今"的方式,以历史文本作为当下社会病症的解药,但这种历史观下形成的东方形象与"东方学"视域下的东方形象有所不同。通过对比欧洲的"东方学"与中国的"崇古"这两种近似又不同的历史观,可以看出这两种历史观分别如何构建东方的历史文化形象,并且最终形成怎样的"历史的东方"的差异,以及隐藏在这些差异背后深刻的文化历史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赛义德民族文化观是其后殖民理论的一个分支,它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西方文化霸权对东方弱势文化的侵略,呼吁民族文化平等,倡导多元文化共存。赛义德民族文化观给我们的启示也在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再认识和再定位。民族文化观关于文化差异和多元化的论述对于如何保护和建设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Kite Runner was the first English novel created by an Afghan-American writer Khaled Hosseini.This novel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2003,and it was translated into 42 languages.This novel tells a story of an Afghan boy Amir's betrayal on friendship and his selfredemption.It not only expresses accusation against the war,but also reflects the racial and religious issues in Afghanist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spora,this dissertation briefly introduces diasporic theory of Homi Bhabha and Said.As a post colonial writer,Khaled Hosseini has a dual identity.Therefore,this thesis studies The Kite Runner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more research methods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post colonial writers and works.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4.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revealed mild and seclud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r and the ruled locatemd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Consequently Said drew desirable inspiration from 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and applied the theory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o some extent, exhibits the cultural hegemony that the west inflicts on the east. Said aims to deconstruct western discursive hegemony and recast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 and w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在一系列演讲中,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提出许多富有启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不仅直接对公众说话,还为公众提供观点、态度和意见.在他看来,边缘人的社会角色,更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业余者的职业特征,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又可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判;而敢于对权势说真话,则是知识分子的比较基本的辨识标志.虽然萨氏之论没有启人心智的体系建构,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论证,但我们应该珍视他的这份信念.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文化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政治批评理论 ,本文通过《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这两本里程碑式著作 ,分析了美国学者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和“文化批评”的理论 ,认为赛义德的理论建树奠定了后殖民文化理论的基础 ,但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盲见” ,因此不能忽视其理论中缺乏一致性和启示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都会面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抉择.生态时代不仅仅是对物质时代的取代,而且还是精神时代向高层次发展的历史抉择.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也是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和历史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林靖怡 《海外英语》2014,(20):204-206
For centuries,the far-off Orient remained unveiled as a mysterious land of exteriority both culturally and geographically. However,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estern studies about the Orient has been a putative object in response to the Western social as it mainly gauged Eastern culture according to its own indigenous cultural tradition. What are the reasons behind this putative attempt to interpret the ancient codes of Eastern civilization through imagination and forged theories? This essay scrutinizes from four aspects-the definition of Orientalism proposed by Said,the illusionary foundation of Oriental study,the egocentric judgment on Oriental culture and the self-referential circulation of Oriental knowledge system while discussing the angels from which Oriental studies view ancient China.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conceitedness are all involved as we decipher the mysteries behind this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