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州越秀古区为例,分析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极其在发展中的困境,探讨非遗文化对现代都市经济的回馈和在文化自觉与文化适应下现代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土屋民居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一种宅式建筑,至少到上世纪末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这种建筑里。这种住居方式自人类开始脱离穴居生活建造居室时起就已经出现,延续数千年以至今日。它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而且"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人类生存方式的文明记录和农耕文化的典型范例。土屋民居文化融自然与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意象于一体,集山水田园之美与隐逸文化之韵,创造了现代都市倦态与都市空间狭隘渴求释放的"当然"途径。这一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的双重改造中"瞬间"趋于毁灭,其拯救与保护由于文化研究的历史偏好而被忽视,其开发与利用由于土屋的"毁灭式"消失和现代都市的心灵渴求而孕育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土中国土壤上产生的现代都市,缘于自身文化的"积习",似乎总是蒙有农本主义的东西。由是规约了以都市现象与都市情感作为中心表现的海派散文的"都市性"总留有乡村文化的面影,但终究又不再属于传统乡土文学的范畴。多元的文化土壤与混合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海派散文语义空间的丰富与繁杂。作为特定时代工商文化的产物以及偏重感性呈现都会文化的海派散文,可以较为明晰的考辨近现代中国乡土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的轨迹与现代都市人精神的历史。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象征了近现代中国都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现代转型存在着困境,其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存困境.从全息的角度看,"诗性"是中国书法、中国文化的全息元,拥有文心并回到诗性则是中国书法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其中,"个性品质——当下民间——市场意识"的三位一体在中国书法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书法家必须回到"诗性"与"文心"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巨大变迁是上海近现代都市社会建构与生产的直接表象与现实动力,具有城市文明性质的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与都市生活方式的生成是这一进程的真正完成与最终成果.就城市社会建构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对迅速集聚、互不相干、甚至相互冲突的陌生人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合理的配置,使他们超越混乱的生存竞争与野蛮的无序状态,在城市空间中形成新型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和相对平衡的文化生态.上海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建构是以租界为空间中心、以外侨群体为主体基础而逐层展开的,它们与上海传统城市空间、上海本地居民及中国本土移民的冲突、互动与融合,既真实地记录着上海现代大都市社会建构的奋斗历程,也包含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与精神气质发生和发展的秘密.上海都市社会建构的起点与基础可以称之为"贫者谄"与"富者骄",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贫而无谄"与"富而好礼".正是在对"贫者谄"与"富者骄"的克服与超越中,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社会的精神性格与文化气质才逐渐培育出来.  相似文献   

7.
都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高环节。科学文化是由于科学产生、发展和传播所形成的,是人类最优秀文化之一。科学文化既是都市文化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现代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文化制约,我国对科学文化认识不足,科学教育长久以来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使得我国都市文化中科学文化失衡。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要利用都市科学教育资源优势,加强都市文化中的科学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方法的认知与发展视角,来认识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问题,可以看出语言文化的多样化是势不可当的,翻译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语言再创造,在读者接受的基础上,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本土文化和文化交际.翻译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要注重原作的语言文字,更要注重渊源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和与渗透.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届世博会效应分析,世博会与都市文化传播之间存在互动演化的关联:现代都市文化可以依托世博地缘关系,建立城市品牌效应,进行都市文化“点型”传播;都市文化可以依托都市群进行文化扩散,建构文化辐射效应,形成都市文化“面型”传播;同时都市文化传播又是世博精神再生的工作母机,可以加速世博会内在价值的转换和功能演化。总之,世博会是都市文化消费方式同时也是都市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二者具有正向互动关联。上海在“后世博”时期应该依托都市文化创新,重构都市文化范式,整合长三角都市文化圈,扩大上海都市文化的国际营销,续写上海世博精神和都市文化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视角,以现代都市法律文化为分析焦点,考察法律文化与现代都市的复杂关系。基本观点是:都市法律文化并非一个外在不变的客观社会事实,而是一个内在互动的意义生成过程。作者试图在方兴未艾的法律文化研究领域,以经验社会学的方法进一步拓展法律文化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希望引发人们对中国当代都市法律文化生成方式和样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谐化艺术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整体性、人文性、科学性等特点;它要求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兼收并蓄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决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讨论"文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为宗旨.重点指向都市文化与都市创新这一话题.并提出"文化决定创新"这一创新行为的文化发生和文化动力学观点.文化学、创造学、文化社会学、行为科学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是本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原文化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郑州古都特征和现代都市特色的中原生态文化体系,是美丽郑州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8日由上海高校都市文化 E 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现代消费伦理与都市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就现代消费伦理研究中的消费社会与都市文化、消费伦理与节约型社会、消费正义、奢侈品的伦理评价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南京文学以新旧两种文学形式来展现城市风貌和传统文化,而"海派"则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现代都市文化的特性。二者都受到政治文化的操纵,形成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局面。二者与商业文化的关系导致了民国时期南京文学与"海派"文学的巨大差异。二者共同形成民国城市文学的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天人关系"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特别关注的话题.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比较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构词的异同,并以此来映射中西不同的"天人"哲学观.  相似文献   

17.
当今应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脉络,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因由,对照"文化中国"的理念与实践,解决传统文化走入现代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让传统文化以崭新姿态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困惑于“乡村”与“都市”的艰难选择时,林语堂倾向于二者的融合贯通,追求“田园式”的都市文化理想。这种文化选择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对现代工商业都市文化进行反拨,有利于克服现代都市文明的异化现象,从而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都市文化景现;二是有利于改变被异化的文学艺术;三是可避免过于依恋自然田野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但是,林语堂的都市文化理想显然更多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式特点,这就决定其难以避免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现代思想启蒙意义,作为一种都市意象它是如何影响着都市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方式的;它与都市文学、都市电影一道,成为中国早期都市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是现代都市市民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上海早期的流行歌曲弥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成为一种走向市民生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