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子思想和讲究饮食清淡。此时,饮茶之风盛行,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4.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彝族渊源出自羌人"(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其先民是古代居住在西南地区属于氐羌系统的部落."元代,金沙江南北两岸彝族各部落经济文化发展和彼此之间联系大大加强,随之,出现了一个在彝族中普遍使用的共同族称——罗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是指以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由公牍文案演化而来(刘世德、邓绍基《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也有学者认为神话传说是公案小说的正源(黄岩柏《中国公案小说史》)。尽管公案小说的渊源甚早,但其发展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却是在宋元时期。唐代小说中已出现一些像《苏无名》、《崔思兢》、《谢小娥》这样的精彩公案之作,较之汉魏六朝时期有很大发展,是公案小说的重要形成酝酿期。从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南宋时,公案小说作为小说的重要分支之一,已成为与烟粉、灵怪、传奇等并驾齐驱的小说类型,据《醉翁谈录》记载。  相似文献   

7.
正张先生好!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各位同门,各位学友,大家好!拜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一书,让我穿越,回到过去,回到学生时代聆听老先生讲课、谈话的种种场景,晏然愉悦,历历在目。结合过去数十年受教于老先生的回忆,学习本书,浮想联翩,感动于心。有一些学习体会,很愿意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1993年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入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巫文化的命运、渊流及巫文化的大巫山基因和娱悦功能进行了考辨,通过对巫文化多向化流变的翻译解读,阐释其在当代的创新和构建.  相似文献   

9.
道教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真性,而基督教哲学认为人的本性主要是"罪".这两种不同的人性观引出了两种不同的解脱观:道教主张人复归真性,就可了道成仙;基督教主张人克服罪性,在生活上效法基督就可成为真正的人.从而,导致人的本质脱离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真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舒婷 《华夏文化》2013,(4):21-25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创者,在他统治中国的时期内,中国历史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作为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忽必烈在他还是藩王时便想“大有为于天下”,在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方面比其他蒙古贵族表现出更加积极和开明的态度。1217年,忽必烈废除蒙古国号,取儒家经典《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与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如果说成吉思汗以军事征服震撼世界,忽必烈则以文治著称天下,虽然他没有创造出如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般的辉煌,但他能把一个疆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算是颇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 ,“文明对话”为国际学术界所广泛关注 ,通过对话 ,人们似乎找到了克服人类文化危机的灵丹妙药 ,但本文认为 ,对话作为增进了解的手段固然重要 ,然而学会相处作为目的比练习对话更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文明实体甚至敌对的文明实体 ,如果不想同归于尽的话 ,首先要学习相处的艺术、相处的智慧和相处的态度。儒家己立立人的忠恕之道、和而不同的处世方式、道并行不相悖的宽容态度、仁民爱物的情怀、天下一家意识等等 ,都是相处之道、相处的智慧。开发并张显这种智慧对于化解全球性部族对抗、文化危机、宗教冲突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道教内丹学是唐末五代以来道教修道证真的主要方法。噶举派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之一,以大手印为其主要教法。道教内丹学与藏传佛教噶举派都主张成仙成佛不离性命,且理与法相互印证。本文从性命内涵论与性命工夫论两个方面对两者性命论思想作比较分析,不仅揭示了两者对性命内涵的理解迥异,而且从中可看出道教内丹性命双修工夫的实质就是使纯阳之元神与道合一;噶举派性命工夫实质就是证佛之法、报、化三身,从而使身心均获得解脱。  相似文献   

14.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既相抗衡又相通。一方面,二在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上都存在根本分歧:老庄之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动之道、不可感知之道.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不变之道、可感知之道;另一方面,二在政治观上又共同反对不“道”、“霸道”,主张“重民”、“王道”,在人生观上又共同追求超越自我,求得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5.
《寻根》1996,(5)
鼓之舞之以尽神──论神和神话的起源神和神话的起源,是人文学术中的一个困难而重大的问题。本文试以字源学考证和现象学阐释相结合的方法,作一些探索。一、神、“大”字与舞蹈所谓神性或者说神的本质,其涵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创世性。指神妙造万物,陶冶众生,开天辟...  相似文献   

16.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历史上的东西方文化基本上是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至近代以前,其直接的了解非常有限,交流则更少。尽管现代文化交流的物质障碍已经克服,但观念的差异和现实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宽容、欣赏、学习,便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黄玉顺 《寻根》2010,(4):28-34
西方传人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这种大学之道就是:立德爱人。这种大学之道最初表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诚然,当我们用一个中国古有的词语“大学”去翻译西方的词语“university”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时候,这已经表明了两者之间尽管没有等同性,却毕竟存在着某种对应性;但这种对应性其实只是外在的,仅仅意味着,不论古今,所谓“大学”所指的都是教育体制当中在学龄上的最高阶段而已。换句话说,这种对应性并没有涉及大学的某种内在精神——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再承 《寻根》2022,(2):11-18
谦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居第十五卦.从卦序数来看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其地位备受推崇.因为,它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无不利的卦,在"吉"的全面性方面有胜过"乾""坤".六十四卦可归纳为吉、凶、悔、吝四种结果,代表人文世界中一切现象的归结.而四者之中唯"吉"为好,余者皆为不利.《周易·系辞上》云:"吉、凶者,失得之象...  相似文献   

20.
美食之都的形成,必须有城市鲜明的餐饮文化特色作为立足点,有突出地体现城市餐饮文化特色的餐饮格局和餐饮企业作为重要基础,美食之都的建设与城市的餐饮文化特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不仅探讨了成渝两市的餐饮文化特色和美食之都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对进一步加强美食之都建设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指出应当在工作内容上紧抓重点、强化特色、丰富内涵,在工作方式上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