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极冰席涌     
喻传赞 《百科知识》2000,(11):35-35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暖冬,再一次确证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每年人类向大气中排放2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溶于水中沉淀为碳酸钙等。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从200年前的280ppm上升到如今的356ppm。由于热带雨林和森林大量被砍伐,森林覆盖率较上一世纪减少了一倍以上,而且继续在减少。过去的100  相似文献   

2.
温室效应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强了温室效应。经计算,燃烧1吨煤会产生大约4吨二氧化碳。90年代,每年约有60多亿吨碳被烧掉,向大气中输入的二氧化碳约250亿吨。195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15PPm,现在则高达(?)PPm。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目前已经超过背景值33%。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特别小组)1996年的报告,到2100年,全球变暖幅度将在1℃~3.5℃之间,平均升高2℃,海平面上升值在15厘米~90厘米之间,平均升高为48厘米,将有900万人会受到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能源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与日俱增。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只有几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180PPM;上世纪70年代,工业化达到了一个高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0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上升到200多PPM。科学家们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加速气候变暖,随着温度将提高2到3度,而温度提高2度之后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认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是,人呼吸一次只有短短几秒,就能够把所有吸入的氧气全部转换成二氧化碳呼出来吗?因此,我们猜测:人呼出来的气体仍然含有氧气。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猜想的,我们决定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一、实验材料吸管和保鲜袋若干;数字化传感器套件(计算机、传感器软件、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问:人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正好相反,白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那么,多少棵树能提供一个人存活的充足氧气? 答: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每年需要的氧气数量是13万升。在日照情况下,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夜晚,却和人类一样,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相对来说,树木释放的氧气要比消耗的氧气多。但是不同的环境,树木释放的氧气数量也不同。在热带雨林,扣除树消耗的氧气外,热带雨林每棵树每年释放氧气的平均值达到27.3万升。但在干燥的沙漠里,刺柏  相似文献   

6.
朱钦士 《金秋科苑》2013,(15):28-31
A:从表面看上去,这一切似乎都简单明白。可是如果我告诉你,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并不是来自我们吸进的氧气,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二氧化碳分子里面的氧原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吸进的氧气又“跑”到哪里去了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要先了解什么是“燃料”,然后再比较火力发电厂和我们的身体在“燃烧”这些“燃料”时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全球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地球大气中释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碳循环调节系统无法全部吸收。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在至少4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比较稳定,保持着百万分之280的水平。可是工业时代开始以后,这个数字已经跳到了百万分之360,而且还在继续升高,因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存在好几个世纪。如果今后50年我们能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到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工厂和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我们的地球正在不断变暖,从而引发旱涝灾害、气候异常,这个事实让世界各国都很惊恐,大家希望通过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来遏制全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通常不会想到岩石跟气候会有什么关系,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岩石在塑造一颗星球气候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结论来自科学家对火星气候的研究。今天的火星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其密度不及地球大气的1%,而且大约95%是二氧化碳。但科学家推测,在30~40亿年前,火星具有浓厚的大气层,二氧化碳的浓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能够制造葡萄糖。当我们吃了食物在嘴里咀嚼的时候,食物中的淀粉受了唾液里淀粉酵素的作用,开始变成葡萄糖,於是我们感觉到甜味。淀粉到了胃肠里,受着胰脏制造出来的酵素作用,进行糖化:在小肠壁由血液吸收後,输送到身体全部作为营养料。普通人体血液里常含有千分之一的葡萄糖。在我们身体组织内,葡萄糖和肺部吸进的氧气进行缓和的氧化作用,发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和活动所需的能量,自身则分解成为水和碳酸气排出体外。剩馀的葡萄糖也会在肝脏内逐  相似文献   

11.
“碳钟”     
在宇宙射綫的中子作用之下,从大气氮中不断地形成碳的放射性同位素C-14。它氧化为二氧化碳CO_2。在大气中放射性碳C-14的数量与稳定的C-12之比,只由宇宙射綫的强度而定。这种比例可以認为是不变的。植物迅速地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植物里的放射性碳和稳定性碳的对比关系,和在大气中是一样的。如果把树砍断,我們就不可能使它再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那末放射性碳的相对数量将由于它的分裂而开始减少。C-14的数量每5,700年减少一半。因此剩下來的  相似文献   

12.
天气和气候     
千变万化的天气地球是一个扁平椭圆体,大陆上有平原,有高原,有盆地,有洼地,有高山,有深谷,起伏相差很大。大陆的四周,有广阔的海洋,最深的海渊,可以淹没大陆上最高的山峰。而在大陆和海洋的面上,却还紧紧地包围着一层很厚的透明的大气,它的厚度约为海洋深度的一百多倍!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大气是透明的,就忽视了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里面,就像鱼类生活在海洋里一样。而且大气的变化,比较大陆和海洋的变化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它对人生的关系也特别密切。大气是一种不良导体,它不容易直接传导太阳的热;但当地面受了太阳照射,吸收了太阳的热,就  相似文献   

13.
夏日话啤酒     
为什么喝啤酒感到凉爽?啤酒里用高压溶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每升啤酒约有50克左右的二氧化碳),当我们把啤酒喝到胃里时,由于我们胃里的气压比在啤酒瓶里时小得多,温度也高了,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就“跑”出来了。但我们的肠胃并不吸收二氧化碳,它就只能排到空气中,这个过程会从我们体内带出大量的热,人会感到凉爽。而且二氧化碳还能协助人们胃肠运动,使人觉得舒服。而单纯的喝水就没这样的效果了。为什么啤酒有“生熟”?有一种啤酒标明是生啤酒或纯生啤酒,与它们相比起来,普通啤酒是不是就是“熟啤酒”呢?的确是这样。啤酒是由麦汁(麦芽、大米…  相似文献   

14.
英国戴夫克斯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隐形”水下呼吸器,它不会有气泡情况出现,潜水员在水下的活动也就很难被发现。 人呼吸时吸人肺中的氧气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利用,剩下的大部分实际上都随着二氧化碳被呼出。新型“隐形”呼吸器通过有伸缩性的袋状装置收集潜水员呼出的所有气体,这些气体通过装有固状化学“海绵”的导管后,其中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化学“海绵”吸收干净,剩下的干净氧气与从氧气瓶中补充的新鲜氧一起,可重新供潜水员呼吸使用。 “隐形”呼吸器中装有电子化学传感器,可随时对潜水员呼出气体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一个微型芯片能自动计算需要从氧气瓶中补充多少新鲜氧气才能满足潜水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未来可能通过某种方法改变人类的身体构造,使人类改为呼吸二氧化碳,而不依赖氧气。当然,人类改吸二氧化碳之后,呼出的自然就是氧气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 大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我们当今世界所见到的大气主要是由氮(N_2)和氧(O_2)组成,另外还包括有许多微量气体: 惰性气体: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 对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水汽(H_2O)、臭氧(O_3)、二氧化碳(CO_2); 其它微量气体:甲烷(CH_4)、氨(NH_3)、硫化氢(H_2S)、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碳(N_2O,NO,N_2),…… 大气气溶胶:凝结核、尘埃、云和雾的粒子等。 许多气体在大气中的量虽然不多,但却有其特殊的作用,它的含量的变化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生产影响。例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使地面的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伤害,这是地球上生命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又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当今世界,全球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必须优尤考虑的课题之一。各种污染物质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染基本都不受厂界、地区界,省界和国界的限制。地球上方的大气正在遭受到空前的污染,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与“温室效应”是对地球影响的最大,也许是最为深远的问题,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随着能源和工业生产的日益发展,由于大量的矿物燃料的燃烧致使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地排入大气层。科学家对冰川样品的分析表明,1860年大气中CO_2的浓度为百万分之260(260PPM),1985年的浓度为346PPM,增加了近30%。最近30年中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尤为显著。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含量的增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切生物都需要不停地呼吸,非但动物要呼吸,植物也要呼吸。呼吸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碳酸气),以维持生命,若是停止呼吸便会窒息而死亡。高等动物都有显著的呼吸器官,专门执行呼吸任务,如哺乳类,鸟类,爬虫类等的肺就是呼吸器官,在肺内进行气体的交换,而鱼类的鳃就是呼吸器官,两棲类(如蛙)在蝌蚪时期用鳃呼吸,成长以後用肺呼吸,水生的动物(如鱼、蝌蚪)好像不能在空气中呼吸,实际上他们是用鳃  相似文献   

19.
清晨,漫步于花間树下,人們都喜欢做几节深呼吸运动。做深呼吸运动有哪些好处呢? 平时,平靜的呼吸动作我們称为“平和呼吸”。一般成年人在一次平和呼吸中,呼出或吸入的气量約为500毫升,而真正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換(肺泡排出二氧化碳,同时从外界气体中吸收氧)的沒有这么多。因为尚有“无效腔”中的气体不能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換。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3,(9):2+69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未来无疑都是从今天开始的。下面这些科学实验,有的已经处于起步和进行之中,有的仍处于计划阶段,一旦它们取得成功,必将使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加拿大一公司正在制造"二氧化碳吸收机",用化学方法从大气中吸走二氧化碳,从而改造地球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