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8名竞走运动员与20公里竞走成绩有关的生理因素做了研究。在稳定状态竞走练习中血乳酸阈限时的速度与全程平均速度高度相关(r=0.94),予测成绩的误差在0.6%之内。这与以前对长跑运动员的研究结果相同。在乳酸阈限时影响速度的两个因素是乳酸阈限时的吸氧量(VO_2)和次最大强度竞走的经济性。本研究的结果与以前对长跑运动员的研究结果相同,乳酸阈限时的吸氧量与竞走成绩密切相关(r=0.89)。次最大经济性与竞走成绩也密切相关(r=-0.82)。竞走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均与耐力运动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与赛艇运动的成绩相关如何,至今未见报导。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安排训练,我们测定了浙江省男子赛艇队全体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并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依次排列名次,用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逐级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了15名运动员(年龄21.6±2.4岁;身高186.9±3.6厘米;体重77.8±5.5公斤)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受试省坐在自行车功率计上(Jaeger45型),静息片刻后测定下列指标的安静值:呼吸频率(BF)、每分通气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极需从生理机能、运动技术、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落后的原因,寻求改进的途径。为此,在1973—1975年期间对我国优秀马拉松、中长跑、自行车男女运动员的呼吸循环机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了解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探讨最大吸氧量与耐力项目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最大吸氧量水平的生理要素;讨论高原训练及不同强度的匀速运动在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赛跑是一项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功能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机体能量释放的氧化过程中,呼吸,循环机能最大限度的动员以保证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长距离赛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最大吸氧量可以了解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体内能源物质有氧代谢的最大能力。许多研究(1、2、4、5)表明耐力性项目运动成绩与最大吸氧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我国长跑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这可能与我国长跑运动员有氧  相似文献   

5.
最大吸氧量被认为是评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1,2),是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高低与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关系密切(3,4,5),可以根据最大吸氧的水平来预测和估计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仪器设备昂贵,不易普及。测定最大吸氧量所采用的运动负荷十分剧烈,也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对体弱又少活动的人、中老年人,以及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对比研究,发现:(1)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还是绝对值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对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更大。(3)在进行散打运动员选材时,应注意遗传因素对最大吸氧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佳呼吸效率点及对应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体育科学》2000,20(5):60-62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从理论上探讨了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省力跑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长跑的成功不仅仅是一般耐力和有氧及无氧供能能力强的结果。当代技术很容易测量赛跑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量(最大吸氧量,最大乳酸值)。这些测量表明,供能系统良好的人往往不总是最好的赛跑运动员。例如:最大吸氧量超过80毫升  相似文献   

9.
划船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最大吸氧量(VO_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和耐力成绩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为高。但由于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耐力运动员所具有的较高的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不是训练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阈的相关比最大吸氧量更为密切。研究还表明,无氧阈可通过耐力运动训练得到提高。所以测定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尤为必要,无氧阈  相似文献   

10.
中跑和长跑运动员各6名,短跑运动员4名进行渐增负荷运动和稳态运动。我们对三组受试者的无氧阈(AT)在无氧阈时的氧亏(AT—O_(2df))以及吸氧量的时程(T)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三个参数间的关系,其结果如下: 1、无氧阈时的吸氧量值以长跑运动员最高。其次为中跑运动员,短跑选手最低。除以公斤体重后以及用%Vo_(2max)表示时,其值的大小顺序亦是如此。2、长跑运动员单位体重的AT—O_(2df)与中跑运动员相同,二者均显著性地大于短跑运  相似文献   

11.
(六)跑的速度和吸氧量的关系比赛成绩和每公斤体重的最大吸氧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根据跑的速度越快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的基本法则。例如长距离跑中每一圈的速度越快则输出的能量越大。图1是日本大阪体育大学两名长距离运动员的情况,运动员A5000m的成绩为16′30″,每公斤体重的最大吸氧量为66me/kg·min。运动员B5000m的成绩为14′25″,每公斤体重最大吸氧量为80me/kg·min。A、B二人以各种速度在踏轮跑道进行10′的实验,图1则表示速度和吸氧量之间的关系。从图1可观察到跑的速度如果增加,吸氧量则是直线上升。每提高速度  相似文献   

12.
大强度间歇训练对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六十年代在欧洲广泛流行、八十年代在美洲受到普遍赞扬的训练法。其主要优点是对耐力项目十分有效。对于一个优秀的耐力项目运动员来讲最大吸氧量至少在70ml/kg-1·min-1。因此运动员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最大吸氧虽。近年的研究表明,大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导致最大吸氧量和耐力成绩的显著提高。(MacDougal et al,1998)来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研究者最近研究了间歇训练对最  相似文献   

13.
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又称“最大有氧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又是估计运动员和其他劳动者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体育运动中,最大吸氧量可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状态,区别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评定各种训练方法的效果(特别在准备期内)。确定运动训练的强度还可以作为耐力性项目选材的依据。因此在运动实践中,它是很有意义的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指标不仅可用于评定训练水平,还可作为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对象与方法测定对象:参加第三届全运会的男子公路  相似文献   

15.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一、选题依据 目前有关女足球运动员负荷强度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文献不多,正式的女子足球比赛负荷强度的研究仍属空白。 心率是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之一。阿斯兰德早在50年代的研究证明心率和吸氧量的百分比呈线性相关,心率和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呈线性相关,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也和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游泳运动员最大吸氧量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游泳运动员水中最大吸氧量的测试,探讨游泳运动员最大吸氧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表明VO2max相对值与400米、1500米相关系数密切,并具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决定青少年各年龄组长跑成绩的生理学参数本文对106名男子(年龄8—12岁)长跑成绩生理学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逻辑的生长曲线,把受试者分为以下几个年龄组:8—11岁(n=23);12—14岁(n=29);15—17岁(n=29)和18—21岁(n=25)。测试的内容有跑时经济性(RE),肺通气阀(VT),最大吸氧量(VO_(2max)),无氧代谢功率,无氧代谢能力,疲劳指数(FI),脂肪相对值(RF),脂肪重量,去脂肪体重,体重(BW),身高,腿部力量,腿长,腿部  相似文献   

20.
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吸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曾有过很多研究,但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尚少见,我们仅见到瑞典(1)及瑞典和丹麦(2)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报告。为了探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象: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的八名男子运动员。实验方法:测定最大吸氧量之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