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运意识汇集了中国人巨大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是全国人民为成功地举办第11届亚运会而形成的一种共识。奥运战略既是一种战略理论,又是一项战略决策。强化人们的体育意识,争取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奥运战略的基础。在本世纪末使我国成为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具有“只争朝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前,距亚运会的召开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为了配合这次大规模的体育盛会,本刊新辟“亚运回顾”专栏,目的是为了普及亚运常识,增强亚运意识。本栏首批稿件均为白雷执笔,谷世权修改补充。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付锐孔锐辰月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而且越是高年级,就越明显。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体育教学呢?一...  相似文献   

4.
时下体育是个热门话题,但有一个有关体育的调查却向人们泼了一瓢凉水。一个挑战性的现实一份对某市215个独生子女所在家庭的抽样调查表明,这些孩子的父母——教师、干部、工人、记者、服务人员乃至体育工作者中,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体育”的只有一家。即便这仅有的一家,也是在假如这个独生子“别的实在干不了”的无奈境况下,才“随他去打球”的。父母们越来越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干体育”了——无论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片赞誉北京亚运圆满结束后,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骄傲和自豪,而更多的是探索和思考。亚运精神能否永存?亚运产生哪些滞后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寻找。对此我院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带着社会赋予的使命,抛砖引玉,对北京亚运效应有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认为: 利用系统思想对亚运效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才符合现代管理思想。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去认识亚运效应。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使北京亚运得以圆满成功。只有巩固亚运凝聚力,才能使亚运精神永存。巩固亚运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人们心理的变化规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亚运意识汇集了中国人巨大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是全国人民成功举办亚运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对体育的某些偏见。亚运意识正在升华为奥运意识。实现体育强国还要具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北京亚运显现了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发出了光和热。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经受过奥运会强烈的冲击波。因此要在亚运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几番沉浮,遂招来种种议论。有些观点认为,中国的体育迷们再不能容忍体育兵败过程中的表现,反映了中国近代受外国奴役后阐释出来的耻辱感。认为整个民族对待体育是一种民族的复仇意识。我不同意这些看法。因为竞技体育表身是人在健、力、美上的较量。观众希望自己的运动员获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只在中国仅有,其它国家也如此。它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上期更正     
高鉴 《时尚球类》2006,(3):33-33
当今中国体育有两种现象:一是广而不精,另一种则是精而不广,看似矛盾却一直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广而不精的现象来自台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球在国内很流行.台球桌就露天摆在街头巷尾.再加上费用少.台球一时成为一些爱好者每天必修的功课。然而在这样的“训练”中却没有几个人能出类拔萃到拿国际大奖。后来台球这项运动如昙花般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体育纠纷是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根据学者们的一般界定,纠纷是指“一定范围内社会主体相互之间丧失均衡关系的状态”。体育纠纷是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负面因素,它从不同程度上负面作用于体育产业并严重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在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在天津体院开办的“气功师资培训班”上,召开了一次关于“高校如何开好气功课”问题座谈会,国家教委群体司、天津体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学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就气功与体育的关系,高校开设气功课的目的,意义以及气功教材的选编、师资培训、气功课教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交流了各校开设气功课的情况。学员们认为,气功虽然是体育大范畴里的一部分,但与体育这一运动现象,有着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解释、阐述或探讨什么是体育时,不论其具体观点为何,最终往往是将体育归结为某种“现象”,比如说“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是将体育归结为某种“活动”,比如说“体育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对于体育这一范畴所做的两种不同规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推敲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繁华的西单北大街上一朵巨大的蓝色之云,使人们对“祥云”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而在这个飘在“祥云国货精品商场”的云出现之前,祥云的名称往往与体育相提并论,这是一种连祥云公司主持者们都觉诧异的现象。事实是,当三年前祥云公司的办公楼出现在中国具有“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时,人们最先关注的不是祥云的电脑、电子产品,而是它所经营的体育用品。在“电子一条街”上冒出一家专营体育用品的公司,多少显示出了“祥云”创办者们的多元化经营主旨,然而光顾祥云体育用品商店的大多数人是不会考虑“多元”问题的,吸引他们的不能不说  相似文献   

12.
“马俊仁现象”是当今体育界的“热点”。《体育与科学》的编辑先生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热点在刊物上进行严肃的讨论,不能不说是智者之举。笔者亦有感而发作此短文,以博一笑。 1.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马俊仁现象”之精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06,(1):77-77
老师们、朋友们:新年好!首先感谢大家对“一线话题”的关爱!特别感谢骨干网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全国一线老师们的参与和一批德高望众的体育教学专家们的指导!在过去的一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个“菜谱”(稿件),送到了我们“一线话题”的“仓库”里,栏目组经过精挑细选,端出了28个省风味独特的113道“家常菜”(98篇文章、15篇点评)。这些适合您的口味吗?我们可期待着您的评头论足呢!为了实现“让体育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这一理想目标,把“一线话题”栏目办成“素菜超市”,将各地的美味佳肴提供给一线体育老师。栏目组借今年杂志改月刊…  相似文献   

14.
李希周  何美娟 《体育学刊》2002,9(5):113-115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拔河现象”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一种矛盾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大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制约;师生对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的差距;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等原因。因而解决“拔河现象”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宜多纲多本;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化,高中体育教学选项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6月13日,首都“润迅”体育记者足球队开赴京郊怀柔县,和北空导弹四师“英雄营”进行了一场“迎香港回归·文武杯”足球友谊赛。 一如六月如火的京郊大地,首都体育记者们的到来使军营沸腾了,导弹四师的首长及“英雄营”全体官兵早早便等候在球场上,在部队首长们的带领下,举行了热烈、简短和庄重的欢迎仪式,首都“润迅”体育记者足球队也向导弹四师的全体官兵赠送了写有“碧空银箭 扬我军威”的锦旗和一个签有全体队员名字的足球。球场上气氛欢快热烈,充满了军地友情。  相似文献   

16.
文化 体育 体育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文化”是在“文化热”中提出的来一个概念。不少同志对这一概念提出了异义。认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文化”在逻辑上讲不通,提出“体育文化”概念,无疑是说体育不是文化。这里涉及到对“文化”一词的理解。目前,对“体育文化”这一概念的使用,也较为混乱,主观随意性较大。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含义。因此,正确理解或规范这一  相似文献   

17.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句话表达了许多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心声,以往,体育课给人们的印象无非是学生放松调整,游戏娱乐的一个科目。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好坏不会影响他的升学。学生也从来不会很重视自己的体育成绩。在很多学校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老师也被赋予了诸如“闲人”“体育佬”之类的不雅称呼。虽然广大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工作对学校和学生作出的贡献而呐喊疾呼,如“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加强了学生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培养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等口号.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是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对体育工作还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不得不让许多学校体育工作者感到痛心。  相似文献   

18.
写这个序言的时候,还不知本书的书名叫什么。但看了全书的内容后,脑子里浮现出几个书名,如“从第一只眼中看体育”、“来自受教育者的心声”、“体育教学改革一面镜”、“换个角度论改革”诸如此类。反正,这本书立意挺新,体裁独特,至少在体育方面可谓开先河了。至今的体育教改书籍多是以成人的观点,从教育者、学者、领导者的角度来看体育改革的,不免有些道貌岸然,不免有些装腔作势,不免有些说教,不免有些晦涩难懂,不免有些居高临下,不免有些雾里看花,不免有些脱离实际;而初生牛犊们却全然没有那些框框,也没有那么多“教育理…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教材”一词的用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材”一词的用法最为广泛,但也比较含混。常见的用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指教科书和课本,如“省编体育教材”、“全国统编教材”、“中学体育教材”、“小学体育教材”等。  相似文献   

20.
柏强 《新体育》2014,(8):56-57
从不同角度观照“体育之乡”,获得的感知是丰富的。它是一种值得思索的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草根文化。一种趋近本真的体育精神。对于不少人来说,“体育之乡”是个“耳熟”,却未必“能详”的存在。即使是体坛一些古稀或耄耋前辈,也说不清最初的“体育之乡”由来何处,缘起何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