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的需要,从我院“十五规划”和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舞蹈方向的专业人才,同时提升我院的整体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2.
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我院“十五规划”和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体育信息技术方向),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体育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同时提升我院的整体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就业现状相关数据分析发现:1)近10年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点设置总增长率为175%,其中,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点增速过快为613%;2)体育本科专业近10年招生总增长率为122.9%,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增速过快为455.0%,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增速较小,仅为40.1%、52.3%;3)全国体育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形势最好,对口率较高;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较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对口率最低;整体就业形式存在地域、专业、校别差异.据此,提出专业设置控制思路为:1)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应提高办学门槛,严控专业点设置,压缩招生规模;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依托传统院校的专业办学优势,尝试与武警、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并加快该专业办学国际化步伐;3)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应依托部分重点体育院校,以培养硕士、博士精英专业人才为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等方面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全面、深入地理解其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旨在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宜遵循超前性、可行性、地方性、开放性、统筹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按照专业设置服从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扬长避短创办名牌高校,办特色专业,科学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库,多渠道、全方位地拓展新专业。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前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的研究现状,认为前人的研究缺乏多视角分析现状的研究、专业调整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型的研究、专业目录外其他专业的研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本科专业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研究,并建立合理的研究视角和参考系,积极探索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武汉体育学院设置经济学本科专业(体育经济)的论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有关要求,根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武汉体育学院办学结构的战略调整,从现有办学条件出发,认为有条件也有必要增设经济学本科专业(体育经济方向),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体育经济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而增设的一门新专业。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有必要,也有条件开设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艺术表演的专业人才。在满足社会和地方需求的同时,也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沿革及五套不同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最新课程方案的特点,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演变过程及其今后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专业课程平均学分为101.1学分,平均学时为1741学时.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各校学时、理论课与术课间差距较大,专业选修课程比例不高,各校专业限选课程开设方向大致相同,但各校专业限选课程的学分、学时及课程门数差异较大,专业限选课学分与<规范>中学分要求相当,但专业任选课学分与<规范>中学分要求差别较大.建议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拓宽专业口径,适应社会潮流,在专业选修课中多开些当今社会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12.
体育类表演专业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增设规定>和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大学而增设的l门新专业.从我校的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我校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体育表演)本科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表演的专业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为我校办学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体育类表演专业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增设规定》和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大学而增设的1门新专业。从我校的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我校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体育表演)本科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表演的专业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为我校办学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运动损伤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损伤学开课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三方面提出该课开设的必要性,旨在通过该课的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指导能力,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课程设置上存在内容不合理和方法缺乏灵活性等现象,因此提出在课程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为首要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以及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梳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体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共性经验。发现:这3个国家通常由专业协会主导核心课程设置、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分模块构建体育专业核心知识,并基于核心知识研设核心课程;充分发挥高校在核心课程设置中的自主权;秉持结果导向的理念研制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多样的核心课程评价形式。对我国的启示:(1)以知识和能力结构模型为基础,反向研制核心课程标准;(2)基于体育实践问题需求,倡导跨学科核心课程设置;(3)响应国家需求,适度增加健康类相关课程;(4)基于产出导向,优化核心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在调查我国68所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现行教学计划基础上,以课程开设的总门数为基点,对各院系现行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意见,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的变迁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新中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设置的产生及发展,并提出今后专业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结果与分析:1.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2.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3.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设置4.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设置5.体育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小结: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5套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本科专业存在的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雷同,专业口径宽窄不合理,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探索调整专业设置、以体育大类招生,进行通识教育。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和需要,分层次、选方向培养,确立新型培养目标,实施“平台式教育”的新模式。1.专业的培养目标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