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随着日常生活向着审美靠拢,当下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生现象,它们显示出文学写作渐渐呈现审美生活化、泛化的新型特质层面。它具体地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一,文学领域内,亚文学潮流的兴起。第二,追求生活感官享受,张扬欲望主题。第三,文学与影视联姻。  相似文献   

3.
路杨 《现代语文》2010,(1):94-96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各类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城市正以其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在此形势下,小资已成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一种新的文化场域——小资文化也逐渐形成。以网络文学而声名大噪的安妮宝贝,成为这一文化领域中备受瞩目的小资写手,她用其独特的语言与女作家的独特感受展现了当代都市中小资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本文就从安妮宝贝作品中的语言与文化内涵入手,分析其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小资文化,并对都市生活申的小资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小资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需求与内心体验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小资有点闲,但没有多少钱。于是小资追求的就是表象,比如一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齐全的全麦早餐;大资不仅有钱,还有闲。身为大资翘楚的某国知名CXO,他的日常早餐食谱是:两  相似文献   

5.
对黄粱梦化的哲学思想和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的世俗化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程,而商品化则是伴随商品经济而来的。当下中国文学的世俗化、商品化主要袁现为作家创作、图书出版、文学期刊改版、文学评奖和文学作品影视化几个方面。面对当前学界对中国文学的世俗化与商品化毁誉交加的评论,我们所应秉持的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潘霞 《八小时以外》2011,(5):105-105
"看看人家张柏芝的日子,健健身、美美容、聚聚会,除了享乐还是享乐,啥都不用愁,多美!"两年前,当女友自怜地摸着眼角的细碎皱纹,心有不甘地抱怨完生活后,用超级羡慕的口吻感叹出这句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学”是一切文字著作,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训诂学方面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的文化渊源,并与西方古今文学特征论一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看,宁都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宁都客家文学有悠久的历史,创作成果丰富,客家文学品质纯净,出现四次创作高峰,并呈现独特的客家文学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黄粱梦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两种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小资、布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现阶段白领阶层的社会分层状态进行探索。作者认为,首先这二者之间有部分的继承关系,但同时布波更强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二者都可以由消费符号来体现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最终的探讨是为了寻找一种在精英阶层和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分析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在社会运行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新文学中,小资产阶级一直是一个"问题场"。将其纳入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视野,可以考察中国文学中小资产阶级形象谱系的特征和嬗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反思新文学的内在演变。  相似文献   

13.
论"十七年"小说中的小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小说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么追随工农兵英雄的形象特征,要么被塑造成"妖魔化"的危险分子.这个历史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美学特征,显示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小资知识分子的焦虑和排斥.然而,无论是自我丑化,还是模仿工农兵英雄形象,都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推向了彻底瓦解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已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中凝聚着解不开的“后现代情结”,打有“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刻烙印,包含着对传统和经典的反叛。然而,无论从网络文学作者还是作品来看,网络文学都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文网络文学已成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弘扬中国传统丈化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学接受活动从文艺社会学意义上看是一种社会接受行为的具体化。“文革”时期是一个“狂乱的文学年代”,其时的文学是“失态的文学”,或者说是“单向度的文学”,当然还有“地下”(或“潜在”)文学的潮流涌动。“阅读生活的荒凉”是这一时段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受众对“文革文学”的接受因为战时文化心理和缺乏性动机,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甚至“后文革”时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文革文学史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读者的极力推涌。换言之,是他们完成了对文革文学史的撰写。研究“文革文学”需要一种胆略:既要避免政治化的文学解构,也须在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干扰中持续前行;既要有一般文学理论的架构,还得寻求与研究对象相契合的视野、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增平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近代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特征,即“一极积累的贫 困绰绰有余,一极积累的财富严重不足”,从而为他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他通过对中西封建城市和工商业的比较研究,论述了近代资产阶级起源于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买办的经济和历史原因。他还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在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即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他的这些观点不仅有厚实的史实基础,同时也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依据,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近代史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在现代台湾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乡土文学”,有着五四文学的优良传统。“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海峡两岸文学合流,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合流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革学研究虽然也曾产生过一批研究成果,但与现当代学研究和革学的重要地位相较,仍处在起步阶段。其经验教训在:革学研究更多纠着于政治学研究,而没有把学本体性放在重要地位;学术界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社会缺乏对于革学研究的必要的关注。革学研究有相当的学术发展空问。自如地谈说革学,将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批评形态的价值取向受社会经济转型和大众传媒的渗透逐渐走向多元化,并最终形成了当前主流、精英、大众批评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文学批评既各自独立、独具特色,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元价值取向和谐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革"主流文学的叙事模态是以"神"与"魔"对立为核心的人物伦理谱系构成的.体现"特选子民"的"成圣"与"显圣",以及在"大希望"与"大恐惧"之间的"神性救赎".这是一幅世俗宗教的畸形精神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