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小娟 《上海教育》2012,(Z1):38-39
"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不能放"是平南小学"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核心理念。"爱满平南、一个都不能少"就是"面向全体"的关爱与教育;"一样也不能放"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经历、多种体验、多种习得的平台,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自2003年10月提出后,"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不能放"的理念始终作为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尽可能提供一种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学服务,以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此,在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的评价方式,不断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健康主动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所学校实践的主题就是学校创新.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学校发展需要创新,学校的创新需要文化的支撑.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即一名好的校长离开学校后,那所学校的发展会怎样?也就是,我们常谈到的一个问题:一名好校长能够带动一所学校的发展,但是当有些这样的好校长离任后,这所学校就不能继续发展了.原因在于,这些好校长在当校长的时候为其所任职的学校留下了什么.如果一名校长为学校建立了一种文化,包括制度文化,那么这名校长五年不当校长,或者离开这所学校,这所学校还会发展.因为文化是一种力量.就像恩格斯所讲的,文化上的每一步进步都使我们向自由逼近一步.学校要形成教育哲学,保持创造、自由的状态,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论校本反思     
一个人,没有反思思维,就不能在人生旅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拨正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反思思维,就会泯灭优秀的文化积淀,重犯历史性错误。同样,一所学校没有反思思维,也就不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我看来,校本反思具有多种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建基于校本实践的反思,是对校本实践进行的事后思维。反思的对象是校本实践。这里的校本实践并不是局限于学校内的实践,只要是建基于学校教育的实践,都应属校本实践之列。第二,它是一种在共同体中展开的反思,是建基于校本实践的集体性反思,它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组…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团队精神、亲和力和战斗力。它是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呼唤.是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许榕 《上海教育》2002,(23):24-24
近几年,许多校长都在思考自己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这是对确定学校文化的一种思考。学校文化确立的过程,是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任何一所学校,特别是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某种特色,这种特色、这种文化,源于我国久远的文化、源于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源于学校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社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创新需要文化创新,学校创新实质上是文化创新,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命题。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这个好校长不当校长之后,这个学校怎么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好校长在当校长的时候为这所学校留下了什么。如果他留下的是一种文化,那么,他  相似文献   

7.
刘重善 《广东教育》2009,(10):16-16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文化,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单位,而不能称之为一所学校。学校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  相似文献   

8.
论校本反思     
一个人,没有反思思维,就不能在人生旅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拨正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反思思维,就会泯灭优秀的文化积淀,重犯历史性错误.同样,一所学校没有反思思维,也就不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我看来,校本反思具有多种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建基于校本实践的反思,是对校本实践进行的事后思维.反思的对象是校本实践.这里的校本实践并不是局限于学校内的实践,只要是建基于学校教育的实践,都应属校本实践之列.  相似文献   

9.
梁好 《教育文汇》2012,(4):25-25
有一所学校规定教师每课时教案要在2000字左右,而且每个程序一个都不能少,甚至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的,要用红笔书写,丁是丁,卯是卯,一点都不能马虎。  相似文献   

10.
三所学校的发展共同揭示了学校文化问题.为什么学校创新与学校文化紧密相关?为什么创新需要文化?实际上,只有人类社会才具有文化.人类社会和自然不同,文化与自然只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人化的自然和现在我们周围的自然基本是都是人造的自然,也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现在已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了.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文化创新.在学校发展中,我们要关注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文化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以文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即使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在她还处于蓝图阶段时,她的办学目标、定位就已经存在了,文化先于这所学校的物质存在一而诞生。在这种意义上,物质的校园只是学校存在的载体、学校文化的载体,少了文化,物质的“校园”构不成学校。而离开物质形态的校园,只要文化还存在,学校仍可以存在,如网络中的虚拟学校…  相似文献   

12.
杜海军 《陕西教育》2010,(10):61-61
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3.
一所学校的师生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心理、情感、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生活方式等所构成的目标方向一致,并且具有正向作用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学校生态、一种生命质量发展的磁场,我们将其称之为学校文化。学校是孕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沃土,而学校文化是文化大观园里一株惊艳夺目的奇葩。营造学校的优秀文化,萃取出最具持久生命力的学校文化体系,这是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所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现就学校优质的理念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的营造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文化是一种茶垢",文化需要以时间的延伸来逐渐积淀。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但不一定有文化,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工作。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要办好一所学校,就要抓住这所学校的优势。朝鲜族学校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它的民族性,这是其他学校不具备的。因此,朝鲜族学校要想办好,校长在办学思想上就要有所创新。作为朝鲜族学校的校长,就不能像其他学校的校长一样,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既要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又要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民族文化:既要保持与其他学校的一贯性,又要将特色教学办得有声有色;既要让学生既全面发展又都能鹤立鸡群,这就是“特色”办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企图消灭另一个民族,往往采取两种手段:一是屠杀生命,二是消灭文字。因为消灭了文字,也就消灭了历史;消灭了历史,也就割断了这个民族的文化血脉。因此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所学校亦然。学校不能没有记忆。一所学校如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它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教育和管理浑为一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需要灵魂,一所学校同样不能缺少灵魂。学校的灵魂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学校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是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通过共同努力,在处理  相似文献   

19.
明智:"求智文化"的提出与定位【李群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理解:有特色的学校都拥有一种先进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学校文化。而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是全体师生所共同认可的.并能够表现为师生基本行为的:是在学校氛围中能够感觉到的,而不需要刻意讲解和阐述的。因此.办好每一所学校.就需要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这才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也是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长久之计。本着"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我  相似文献   

20.
余荣辉 《教育》2013,(21):26-27
文化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当一所学校无论是在软建设(制度管理、人文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还是在物质建设(校园硬件建设、校园的硬件设备等),当上升到文化的程度,如同一个人,有了血肉一般,那么这所学校就具有了"灵气",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发展的根本基础,当各种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所学校也就具有了"精气神",这种"精气神"是一种特质,在这所学校的每个人身上或是每个角落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这所学校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