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校大二年级同专业两个班学生,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参加6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另一班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前后测量表评估法和主观评估法检验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CSICD)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的前后测比较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两量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实验组对团体效果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结论: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状,本人对漯河医专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得分、社会回避与痛苦、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上述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意味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苑冀  杨立强 《考试周刊》2010,(31):199-200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兵心理健康及士气的影响,本文作者随机选取某基地在训学兵7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不干预对照组。结果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在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军人士气量表各因子及自编班级评价问卷上的分值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促进学兵心理健康、提升士气。  相似文献   

4.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瑾 《时代教育》2010,(9):52-53
选取有自卑感的大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后自卑感显著降低,在社交、学习、自敬和外表因素上都有显著改善,对照组被试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6.
倪聪 《学周刊C版》2019,(3):191-192
为探究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本研究辅导方案以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对6名存在人际困扰的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干预,通过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施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量表得分显著降低,说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有效,且效果至少持续一周。  相似文献   

7.
运用测验及访谈方法,挑选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30名大学生,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社交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团体活动反馈表和行为观察记录表进行效果评估.团辅活动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得分和交流恐惧得分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团体成员反馈干预效果明显,人际交往得到改善.表明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刘娟  姜喜双 《学周刊C版》2019,(20):183-185
选取16名具有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分为同质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运用团体沙盘辅导进行6次辅导干预,对照组采用日常普通的学生工作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上,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1);2.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在总均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证明团体沙盘能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郑州市三所高校53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生活事件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高于女生;(2)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生活事件总分上差异显著(p<0.05),军校生高于普通高校学生;(3)生活事件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各因子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生活事件越多,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情绪,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晓芳 《河南教育》2022,(11):22-23
近年,大学生因为社交问题出现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多,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对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筛选出人际关系敏感度较高的学生,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辅导课程实验,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数据显示,团体辅导课程能有效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敏感。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42-146
以51名因入学适应问题寻找心理咨询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按性别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开展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核心自我评价、校园适应、情绪适应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等因子上有显著改善,对照组被试在入学适应各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充分展示自我的前提,依据某校2016级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多,其中SCL-9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的有30人,再从中选出社交回避和苦恼较严重的前10人,通过与辅导员谈话筛选出6人进行团体沙盘实验,通过6名被试的人际关系敏感、社交回避与苦恼前后测及追踪回访数据对比,验证了团体沙盘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良好且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裴雯 《考试周刊》2012,(13):164-165
大学心理健康公共课受其授课方式的制约,较为重视系统性而忽视应用性,而团体心理辅导在针对大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共同需要等方面往往体现出更实用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将团体心理辅导环节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者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环节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459名在校大学生性格与社交回避及社会苦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查探索,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A型、B型性格测试.结果:男女生社交回避量表得分、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和SADS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性格类型个体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测试总分与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及SADS总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A型性格类型的大学生其A型倾向越明显,越容易产生社交苦恼,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9名孤残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团体辅导干预,并与另外20名孤残大学生进行对照,在实施辅导前后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辅导前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辅导后实验组在躯体化、自卑、社交退缩、偏执、强迫、精神病倾向6个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19,.043,.043,.040,.036,.016,P<0.05);在性心理障碍因子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P≤0.001)。结论:团体辅导对孤残大学生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选取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小学教师20名(10名为实验组,10名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团体辅导与测评,探讨团体辅导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团体辅导,实验组小学教师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升,情绪衰竭水平、去个性化水平显著降低,可认为团体辅导能改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方案,对农村实验组和城镇实验组大学新生分别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验证效果。干预完成后,农村和城镇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等7项因子中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该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对大学适应期新生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