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自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513名辽宁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意念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领悟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青少年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育锻炼满足感量表(PTS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同伴关系量表(PRS),对603名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锻炼满足感、自杀意念两个维度均存在性别上差异;(2)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和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3)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锻炼满足感不仅直接抑制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还会通过提高同伴关系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自尊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342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自闭特质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自闭特质对自尊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社会支持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33名老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和心理健康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居住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人格、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效应量为29%。研究认为,内外向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6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均分为105.08±15.00,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宗教信仰主效应显著;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不存在性别、专业和宗教信仰差异,自杀意念阳性检出率为4.6%。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中度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与生命自主对自杀意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效能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121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2)应对效能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存在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结论:应对效能可以有效地部分阻抗、中介和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防和危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I-90)、Beck抑郁问卷对我院124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25%的高职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略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应制定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江苏某层210名留守儿童和22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低龄时尤为明显;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③积极应对可以有效缓冲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④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反刍思维反应量表(RRS)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为测量工具,采用点探测任务,考察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在职业女性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除与反省深思无显著相关(r=0.162,p>0.05)之外,与反刍思维总分、强迫思考、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均显著;(2)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在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在强迫思考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反省深思与自杀意念之间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网络欺凌者及负性生活压力大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等四所高校1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网络欺凌者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网络欺凌者,男生高于女生、有留守经历学生高于无留守经历学生;有自杀意念倾向者网络欺凌行为、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倾向者;男生、有留守经历、网络欺凌、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无目标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研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其自杀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450名高考复习生进行测评,再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高复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常模差,并且比应届高三学生有更大的应激强度;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9.5%。  相似文献   

12.
自杀意念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导致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有乐观心理、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等,风险因素有欺凌行为、儿童期情感虐待、留守经历等。学校需要开展心理测评与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危机管理;家庭需要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挫折教育;社会需要形成健康的教育氛围,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全面的干预机制,从而减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通过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总体上有焦虑的人数比例为19.27%,有抑郁的人数比例为24.22%,有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为11.72%;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无性别、年级、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差异,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上则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差异,但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828名学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中职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家庭关系、留守、单亲和学业成绩影响中职生的自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且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荣飞 《江苏教育》2014,(20):44-46
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较高成就动机是人学习成功的关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就动机量表》对宿迁三所职校的留守学生进行测查,将其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高中生常模、非留守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留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成就动机情况,调查结论表明留守中职生心理健康和成就动机水平不高影响了其正常学习。  相似文献   

16.
自杀意念者何以抑郁——沉浸性反应类型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概念分析和已有研究,本研究提出理论假设,即沉浸性的反应类型是解释自杀意念与抑郁关系之间的认知中介因素。方法:使用自杀意念量表(SSI)、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简版沉浸量表(BRRS)、分心量表(Ds)和问题解决量表(PSS)在645名大学生中施测,运用中介效应的验证理论假设。结果:中介检验的各路径系数显著,沉浸变量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两个与沉浸性质相反的变量:问题解决和分心在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中分别具有完全中介或者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即自杀意念影响抑郁的发生和维持,是由于沉浸这种反应类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逆商社会支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教养方式问卷、逆境商量表和MHT量表,对佛山市3所学校908名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逆商和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并采用Mplus7.0对五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逆商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母亲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在父亲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中职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82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职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他们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的检出率为32%。(2)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