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开始以各种方式渗入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变得多元化、高科技化,网络游戏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愈加突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出现了人格、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问题。以《魔兽世界》为例,运用SPSS单因素分析,认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可能根源在于虚拟自我效能感。对此,要通过促进大学生真实社会活动的参与来弱化其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从而实现其在真实世界中的“自我价值感”、“归属感”、“依存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霍伟航  甘嘉莉 《高教论坛》2020,(3):74-76,81
以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理论,以社交需求为切入点探讨网络游戏中社交行为对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的影响。研究表明:被调查者在网络游戏中社交涉度越高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越强,被调查者对游戏虚拟人物个性化装扮在网络社交与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的关系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被调查者对游戏虚拟人物个性化装扮以及其自我效能感对网络社交与沉迷网络游戏内在动机关系间呈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学业任务、难度的“增加”和应对挑战的方法“不足”之间的矛盾,容易引发焦虑等情绪,甚至导致逃避现实、沉迷网络游戏、拒学厌学等现象的产生。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网络游戏让他们感到快乐,体会到成就感、价值感和自我掌控感。其实,学习在很多方面和游戏有相似之处:都以取得成功为目标,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本课旨在贴合中学生当下最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学习受挫且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为访谈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网络游戏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存在绝对相关性,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主要源于逃避现实学业压力、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未成年人。随着未成年人投入网络游戏的时间的不断增加,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论述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背后的影响因素、危害及家长如何协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建议家长多看到孩子好的方面,学会倾听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林 《教书育人》2008,(7):52-53
《魔兽世界》是如今高中里风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有不少学生沉迷其中。家长与老师谈“魔”色变,视其为洪水盔兽。但家长与老师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想要些什么?由此我想谈谈一些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尤其是高中学生,心理日渐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和认同。他们需要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现实层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时,他们会转向一个新型的空间——虚拟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7.
《魔兽世界》是如今高中里风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有不少学生沉迷其中。家长与老师"谈魔"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但家长与老师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想要些什么?由此我想谈谈一些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尤其是高中学生,心理日渐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和认同。他们需要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现实层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时,他们会转向一个新型的空间——虚拟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的使用者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较多的方面为网络游戏与社交活动,而其中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参与最多的互联网活动。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影响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家长对网络游戏可谓谈虎色变,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网游成瘾。网络游戏成瘾与物质成瘾到底是不是一类  相似文献   

9.
家长朋友: 您好!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脑游戏也成了孩子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孩子玩电脑游戏,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锻炼手脑协调能力,开发智力,缓解学习压力,培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不会合理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而是要引导孩子享受网络游戏的快乐,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对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多方面寻找原因,智慧地应对.  相似文献   

10.
孩子升入高中,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人生新阶段,学业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面临诸多新的发展任务,孩子对未来有了更多思考,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家长可以通过提升孩子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这“三感”,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认同,树立学习自信心,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和教师头痛的问题。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在少数。因网络游戏而引发的孩子视力下降、学业成绩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性格问题等已经不少。甚至因过度玩游戏而导致死亡和自杀的例子也有所报道。网上对网络游戏的声讨已是叫声一片。我去问老师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看法,一位说:“打呆了”,另一位说:“打废子”,还有一位说,有些孩子根本没得救了。亲耳从教师嘴里听到这些话语让我震惊。网络游戏真的这么可怕?网络游戏,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玩网络游戏的孩子的声音,声音中有对家长教育的置疑.现在的家长在忙着责怪孩子沉迷网络的同时,恰恰缺少了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比如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自己读初中的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问及原因,她说,孩子对于学校的教育很厌恶,他讨厌自己的老师,因为这位老师体罚了他的一个好朋友。在孩子眼里,这位好朋友除了学习成绩不好,什么都好。朋友一向没有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才与否的标准,但对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十分焦虑。朋友接着说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没有网络游戏,她是把学习和作业当作一种游戏,并且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周觉芳 《教师》2019,(3):66-67
游戏的力量十分强大,能让孩子和成人都沉迷其中。相反,英语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恰到好处地把游戏的长处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则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游戏的特点,然后从分解目标、巧设情境,发挥课堂激励机制,让课堂成为团结协作的舞台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游戏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评价性情感体验,由能力感和价值感组成。婴幼儿自尊的前兆源于主体我带来的掌控感及亲子依恋带来的归属感,这是一种处在行动水平的自尊。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领域的能力并习得社会价值标准,进而产生能力感和价值感,形成初步的自尊,这是一种处在前概念水平的自尊,是个体自尊今后发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其休闲和娱乐价值不可忽视,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揭示了世界的矛盾和对立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分裂以及自我整合,这比较符合网络游戏玩家的心理变化过程。对网络游戏玩家而言,暂时的沉迷并非无可救药,重要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网络游戏的科学认识,给予沉迷网络者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并建立有效的监督防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分层随机抽取812名大学生,对其参与网络游戏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程度和所受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性别与年级变量在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和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与专业变量在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为此,应根据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课堂、校园文化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受益于网络游戏,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尽快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8.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老师痛心。不久前,“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11款国产网络游戏上试运行,它通过削减玩家不健康游戏时间内的游戏收益来控制“网瘾”。这一系统能不能防住“网瘾”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网络游戏玩家群体,是网络游戏玩家"主力军",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高职在校学生作为大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学生。本文认真分析高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从其心理行为特点出发阐述高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信技术的成熟成就了INTERNET,也孕育了一个让亿万父母、师长头疼的市场:网络游戏。伴随中国网民数量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报告层出不穷。但是,当我们注意到网络游戏在吞噬学生青春的同时,我们一样不能忽视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近乎妖魔般的吸引力。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网络游戏有这么大的能力让如此多的学生沉迷其中?其次,我们的教育能否引用这些魔力,让学生也沉迷于学习呢?本文即从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出发,深入分析,回答学习能否让学生沉迷;并进一步讨论作为肩负教学任务的学校从网络游戏中可以受到何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