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组心理辅导是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较新的工作模式。本研究以高一新生中有学校心理适应问题的学生为对象,进行小组心理辅导。试图探讨小组辅导的效果及相关问题,增进新生学校适应的教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刘玉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76-78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逐渐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由于学习特点、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部分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则可能会因为对新的学习生活缺乏心理准备,而表现出适应不良,并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做好初中新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美珍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9,(16):68-71
一、案例背景
小蕾,初三学生,一个文静而内敛的女孩,说话的声音轻轻的,很好听。今年四月,正在读初三的小蕾突然说不想读书了。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她突然有这样的念头,让对她寄予厚望的家人乱了方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见到了小蕾,是她自己要求来的。 相似文献
5.
严凤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53-55
一名初二女生自参加外公的葬礼并相继做了外公去世、父亲去世的梦之后,出现了强迫性恐怖症,具体表现为:感到很害怕,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害怕与死亡有关的物件,死亡有关的观念在大脑中挥之不去,甚至出现洁癖,与别人交流时会反复地想别人讲过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心理教师在了解症状成因的基础上,一方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森田疗法对该女生进行心理咨询;另一方面,运用有关心理咨询技术对该女生父母进行了心理干预。除此之外,还积极拓展了该女生相关的心理资源。心理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女生逐步摆脱了强迫性恐怖症,社会适应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叶舒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9)
一、案例背景
高× ×,男,15岁,七年级学生,温州乐清人,现住温州市区.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母亲怀他时已犯罪,孩子出生后入狱,至今未出狱.从小到大,他一直跟随外婆生活.去年,外婆年迈去世,他无人照管.有关政府部门打听到孩子父亲的下落,通过亲子鉴定,确定了孩子的亲生父亲,但父亲有自己的家室,工作要求在世界各地奔波, 非常繁忙,就把孩子交托给奶奶照料.奶奶年老,身体不太好,腿脚不方便.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考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及两群体之间的差异,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娄底市和双峰县5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6个自然班级9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困难总分和影响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留守女生在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社会行为和影响因子方面均好于留守男生,而在情绪症状方面比留守男生差。留守初三学生比初一、初二学生显示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城市和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③非留守女生在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上均好于非留守男生,初三、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受到各方面困难的影响更大,尤以初二学生最为突出;城市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方面均好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9.
10.
尹梅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68-71
14岁的女孩小花由于家庭变故导致自闭自卑,被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家庭矛盾化解、哀伤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系统的重构,使小花感受到了来自亲人、朋友、同学和老师的关爱,激发了她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她重塑了自我,变得阳光开朗自信且富有生机。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所适从感造成他们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留恋,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难以适应,由此产牛紧张、无助等不良情绪。在初中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2.
蔡晓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10-13
为了探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随机选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90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如下:(1)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因子之间基本持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是否是单亲家庭和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14.
田秀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99-100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当前在大多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又恰恰是各项工作中的一大薄弱环节。本文就师专的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的必要性、目的性、操作性几方面做简单论述,以便唤醒有关领导和同行们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心理分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800名大学生实施测量,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分离与学校适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功能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辅导是面向所有新生开展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发展性、结构性、成长性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基于目标导向、未来导向、问题解决导向的理论,将大学新生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化过程结合起来,采取连续的模块化辅导方式,让新生在体验性的互动辅导活动中建立归属感与安全感,学习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等方面的适应问题,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心理辅导活动课逐渐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操作性和创造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但目前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存在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课的定位、内容、编排、学科教学方面作了归因分析,并探讨了活动课的原则、内容以及实施,以提高初中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搬迁学生的学校适应关乎其学业和身心健康,关注搬迁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为搬迁后续的教育保障工作提供有力的实证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口学信息以及学校适应量表对贵州省某安置点学校整群抽样,得到有效数据741份,其中搬迁学生355名,非搬迁学生386份。研究发现搬迁学生与非搬迁学生整体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适应存在搬迁与非搬迁、男女、年级和搬迁年限的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搬迁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高于非搬迁学生,搬迁女生的环境适应显著好于男生,初一年级搬迁学生学校适应水平高于初二搬迁学生,搬迁年限越久,搬迁学生的师生适应越好。 相似文献
19.
心理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这是由心理辅导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谢念湘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240-240
本文对大学生适应不良现象进行了探索:选取某省4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30名存在适应不良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对于大学生适应环境干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