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关系到残疾孩子一生的幸福。通过对W市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聋生家庭经济落后,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滞后,语言沟通不畅,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制约了聋生家庭教育的发展。针对存在问题为聋生家庭教育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期为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聋生由于生理上丧失听觉,加之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聋生存在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等不良心理。经过多年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尝试和实践探索,在剖析聋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基础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施教措施,获得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郭建平 《甘肃教育》2009,(23):12-12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只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制造孩子个性的工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这是无庸质疑的事实,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具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效应、鲜明的针  相似文献   

5.
提起"家庭教育",相信很多入都不陌生,但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合适的?今天我有幸听了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的"让爱与青春同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漫谈"的讲座,我给出的答案是:能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足够心理养分的家庭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 我周围的很多父母都持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每天送孩子上学就是在...  相似文献   

6.
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聋生能否顺利地融入社会,自足自立于社会,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聋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角度入手,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聋生家庭教育的基本对策。一、聋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目前聋生家庭教育的状况,我们对南京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相比健听学生较差,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聋生自身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同时,文章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提出了调适建议,包括提高聋生及其亲属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聋生言语能力、促进残健群体融合、落实政府购买心理服务以及建立网络心理服务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爱与恨之间     
茹苦含辛,朝夕教训,望子成材。大凡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材,但家庭教育的方式却值得研究。先说爱吧。最近看到了不少父母溺爱孩子的材料。据说因为计划生育使每对夫妇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使得不少父母“无限宠爱在一身”,不少家庭中孩子成了中心人物,“孩子象太阳,父母、爷爷、奶奶象卫星,围着太阳转不停”。有的孩  相似文献   

9.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10.
冉绍国 《考试周刊》2012,(7):188-18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情操等起着启蒙和培养作用。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住校生一周才回家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父母更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健康,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可是有的父母完全依赖学校教育,这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河北省85名初中聋生和120名健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男生;初中聋生与健听学生家庭环境在亲和度、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四个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聋生的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显著相关。结论:初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成员间的爱和责任应该是长辈与晚辈间双向的作用,我们却常常注重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而忽视或羞于开展台适的家庭教育,即爱的反哺教育,以促进孩子关爱父母及老人。如何开展此类家庭教育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劳累和痛苦的神情是对孩子最好的呼唤。身体疲倦或不舒服了,父母要清楚地表达你不能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1.班主任要做聋生生活上的“衣食父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聋生的爱,特殊教育效果就难以保证。聋生在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时时刻刻地去想着他们,充当聋生的衣食父母,让他们感到在学校如在家一样温暖。哪个同学生病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都尽快带他们去看医生;天冷天热,我及时提醒他们添件衣服;一些聋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家教的艺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家庭教育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要靠父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爱孩于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孩于是父母的职责。那么,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十分清楚的。只有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懂得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教儿、育儿、克服溺爱,避免家庭教育超常化和家庭教育学校化,这才能真正尽到父母的职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理想的家庭教育理念。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两种角色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都发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当前家庭教育领域出现了父母角色缺位、越位、错位的极端现象,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效。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出发,借鉴于弗洛姆理想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教育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父母角色,实现优势互补;第二,父母双方要把握好爱的尺度;第三,完善父母人格,更好地担当教育之责。  相似文献   

17.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沙拉 《教师博览》2011,(7):44-45
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一、爱孩子需要学习——追求高质量的爱爱孩子是情感,是天性,但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9.
聋生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与听力正常的人相比,在人格、情感、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怎样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是哪些方面?笔者从教师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教会聋生调整自身情绪、教会聋生生存技能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等几方面,总结了自己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石性问题,回答了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策略:即对聋生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父母的心理健康与否、家庭教育科学与否,会对儿女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走出心理误区,消除负面影响,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