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选取5个二孩家庭为个案,通过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分析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共同经验和基本特征,得出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共同经验为:逐渐互为主体的儿童发展观;求同存异的父母教育观;顺其自然的父母期望观。教养特征为:独立且亲密的教育关系;公开或私密的教育空间;分工和合作的教养角色。  相似文献   

2.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关注一孩家庭与二孩家庭的家庭养育、儿童社会适应及影响机制对改善不同子女数量家庭中子女教养、促进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整群抽样,对6省市共2523个一孩家庭和3099个二孩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一孩家庭的家庭适应性、积极教养显著好于二孩家庭,一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二孩家庭儿童;(2)积极教养在家庭环境和儿童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一孩家庭中积极教养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二孩家庭,一孩家庭儿童更易受到积极教养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孩,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欢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本享受父母宠爱的大孩会觉得二孩的到来分走了父母的爱,由此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大孩甚至会厌恶或伤害二孩。对此,父母要耐心引导,主动与大孩沟通;客观公正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此方能化解大孩的问题,引领家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家调整生育政策,全社会将面临独生子女家庭减少,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的现象。二胎的出生,不仅会改变父母原有的教养方式,而且对头胎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二胎父母对二胎的教养方式,发现二孩家庭的父母在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互动的清晰度以及关怀与支持四个维度方面均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其次,父母在二胎出生后,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怀应平衡;最后,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互动,教他们正确地表达关心与爱。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从一孩家庭过渡到二孩家庭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会发生某些变化,家庭关系也会发生改变。如家庭由"2+1"模式转为"2+2"模式;家庭关系也因此变得复杂:在原来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基础上又增加了兄弟姐妹关系。([1])角色的变化起初可能会让父母感到不能应对,从而影响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了育龄家庭大孩对二孩的接纳度,了解到大孩从本质上并不讨厌二孩的到来.大孩出现的一系列反常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大孩沟通太少,让大孩感觉失去爱.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做好沟通,给大孩安全感,让大孩参与二孩的养育,给予大孩足够的陪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个案法,通过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探讨农村二胎家庭对大孩的教养期待与教育实践。研究发现:父母对大孩学业上有高期待,教育资源向其倾斜,但难以提供有效的实际支持,生活中对其严格要求但并没有给予其良好习惯养成训练;情感上偏向二孩,同胞关系协调差,导致大孩无所适从;家庭矛盾重重,养育者很少关注大孩的内心情感需求。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发现农村家庭三代同堂的复杂家庭结构、养育者们(祖辈和父辈)有限的文化水平、相对局限的视野,以及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等共同构成了有缺憾的养育环境,这些使得对大孩“望子成龙”的期待仅止步为美好愿景,难以在现实中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649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二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以民主型为主,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同胞关系,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在父毋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建议伴随二孩政策推进,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父母应坚持民主教养,为幼儿树立榜样,及时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树立正确处理同胞冲突的观念,采取以幼儿为中心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同胞冲突。  相似文献   

9.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根据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作出的科学决策。文章针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向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8.3%的家庭有二孩生育意向,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孩子抚养方式以及城乡分布等因素对父母的二孩生育意均向有显著影响,文章据此从社会与家庭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对有关人口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这种人口变动趋势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学前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学龄前儿童数量、幼儿园资源配置、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监控人口变动趋势及做好应对措施,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及树立科学教养观念,让"大孩""二孩"共同成长等一系列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面两孩"政策之后二孩家庭将增多,二孩家庭幼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自身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表述为切入点,分析和总结二孩家庭幼儿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行为错乱、没有原则,其解决方法为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相处规则。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变化所引发的适应性问题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这类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往往会危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教育者往往对其不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呈现二孩家庭中大孩的"窥视"行为之案例并对其进行现象学解读,认为"窥视"行为的背后正是儿童因生活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是存在性焦虑及其引发的自我认同危机。而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者有效解决类似适应性问题提供适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同胞性别意愿即儿童希望同胞是何种性别。以二孩家庭中的大孩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大孩同胞性别意愿存在满足、未满足、模糊三种情况。影响大孩同胞性别意愿的因素包括大孩的性别刻板印象、家庭价值观、归因方式、陪伴需求、同胞关系体验、父母养育方式以及同侪示范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同胞关系朝积极方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50名郑州市的大学生为被试,运用攻击性问卷、心理控制源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攻击性关系密切.父亲拒绝、否认,有势力他人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预测作用(β =0....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方便随机抽样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761名二年级至初一的学生进行主要教养人教养方式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祖辈教养占了52.9%(403人),其中: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9%,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占48%。(2)不完全隔代教养和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祖辈教养人以及父母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均在“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得分最高;但在“忽视”这一教养方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教养人。(3)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对男孩的溺爱胜于女孩;同时,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在“溺爱”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对低年级(二年级)孩子的溺爱胜于高年级(七年级)孩子。总之,与年轻父母的教养特点相比,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方式虽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孩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显现,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间的相处方式等诸多问题让二孩家庭感到措手不及。文章分析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以解决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难题,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提高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提出后,"二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经济落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农村地区,伴随生养二孩出现了家庭收入减少,孩子发展受阻;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盛行;母亲精力有限,易疏忽细节;大孩被迫分享,心生焦虑与嫉妒;大孩处处忍让,依然受责备;家长为减轻负担,大孩被放任自流;将孩子进行比较,产生偏爱心理;父母偏爱孩子,影响孩子心理和情谊等问题。面对诸多挑战,农村父母应审慎决定何时生养二孩;以父母照看为主,祖辈帮助为辅;对待孩子公平公正,给予大孩安全感和平等感;引导孩子共同发展;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对幼儿出现的攻击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和引导,否则,将会导致个体成年后的行为失调甚至是暴力犯罪。家庭作为幼儿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初时社会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攻击行为的成因,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从而为解决幼儿攻击行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