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在“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运动中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应然”提升有极大的能动作用.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所作为:唤醒学生个体的超越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意义作不懈的追求、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菩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将人看作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对生命意义的寻找,而生命意义作为精神化压力应对中的主要应对资源,在大学生应对压力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意义治疗理论在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意义治疗理论中的核心命题——生命意义,是精神化压力应对中的主要应对资源。其次,意义治疗理论中实现生命意义的三种价值——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和态度性价值蕴涵着一种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最后,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对大学生压力应对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视阈里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体验是富含价值判断的连续的态度体验过程,每一次体验都融汇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每一瞬间体验到的意义与生命的整体息息相连,而每一次体验的经年积淀,正是道德教育“修身养性”、“体悟慎独”的循序渐进的长期累积过程。因此生命体验的道德教育价值在于,它成为了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原点,它推动道德教育走向开放,并以体验的最高境界实现着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仁与生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它不仅肯定了人的主体性,而且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价值。将自然界视为生命和价值之源,而将人视为自然界生命创造的实现者、执行者,这才是中国"天人合一论"的真实含义。人是有创造性的,"人文化成"就是人类的文化创造。但是,人类的一切创造都只能在"生道"的指引下进行,而不是相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仁学就是深层生态学业。仁学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有其跨越历史的永久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探讨高职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生命意义量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课程实施进行了评估,发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生命态度和主观幸福感总得分都有显著差异;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对生命的热忱、生活目标和自主感有组别差异;在生命态度量表中,追求意义的意志、存在盈实和生命目的有显著性组别差异;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组别差异。因此,体验式生命教育是一种能促进高职学生提升生命意义和幸福感、构建积极人生观的有效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价值关怀: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到底缺什么?从课堂片段中失真的声音、褪色的故事、变味的“奖励”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缺失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人的存在。由于缺乏对人的关注,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被忽略,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也因此被漠视。人是价值的存在,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价值关怀为路向,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实现教育的“成人”与“成事”。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育是指人如何认识并实现其生命美感的形态和生命审美的价值.其实现的过程就是应该如何生活,怎样做人;其最终意义就是如何优化生命,美化生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当前我国青少年迫切需要生命美育教育,使他们懂得该怎样接纳生命及尊重生命,进而能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9.
丁钢 《现代教学》2013,(10):79-79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生物性生命是人作为“自然之子”所具有的与其他生物没有差异的生理性存在,是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精神性生命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是人超越动物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价值性生命是人对生命终极目标的追问,是对“为何而活着”的无限探寻。人不能只是停留在生物性和精神性存在上,更应该追求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寻自身价值的历程中,人的生命才能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惬意。教学是一种价值活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通过智力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铺就道路。有效教学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命价值,彰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够从根本上体现教学“人为”的活动特征和“为人”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人生观的问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李石岑以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为基础,提出了“表现生命”的人生观,认为“生”有五大要义,即“动”、“变”、“顿起顿灭”、“扩大”以及“交遍”.同时,李石岑以之为基础伸长出教育表现论、人生四境界论、人生三态度说和人格论.其“表现生命”的人生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以意志的自由、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的意义作为三个重要的理论支撑点,认为人可以通过创造的价值、体验的价值、态度的价值发现并开掘出生命的意义。本文借鉴其主要观点,探讨“意义治疗学”在悲伤辅导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思不断发生的生命极端现象,意义的失落、教育的"纯工具化"理性成为生命失落的根本诱因,因而引导学生"为何而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规定。由此,教育要唤醒生命之爱,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积极展现中赋予生命以意义;提升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在省察自我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涵化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培养坚强意志,引导学生在挑战痛苦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开创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饶兰兰 《教书育人》2009,(10):30-31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体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把教育的内容作个分解,“生命教育”无疑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教育。因为即使“生命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都完成得非常优异,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而酿成悲剧,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失去意义。可以说,教育的起点是人,而“生命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点。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却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人们传统的观念、生存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而当今人们普遍地感受到生活的重压,并产生了无奈、迷蒙与绝望。作家余华用《活着》给予芸芸众生体恤、安抚、关怀与爱。他指出“苦难是生活的意义”,“人”本来是渺小的,不仅受着社会、自然的制约,还受着命运的摆布,因而自然生命是“柔弱”的,但“柔弱”的自然生命是“人”的一切的意义之源与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对生命的持守与执着。他呼吁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应该能忍耐、坚强地“活着”,从而实现人的“社会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命价值论     
生命价值的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区分生命主体与生命客体是确立生命价值的基础,生命的价值就是自然生命对人文生命需要的满足;生命价值的实现在于决定人之为人的人性的实现与展开;生命价值的选择实质上是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类哲学”是从人们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 ,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 ,它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 ,才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也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类哲学”的提出对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人”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生理与心理教育,还是对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教育哲学一直都在探讨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问题,本文从哲学意义的思维与视野,提供对生命教育的哲学反省。哲学意义的反省提供给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对自我与存在的关怀”(即与自己的关系),以了解存在的意义;与“对伦理与现实的关怀”(即与他人的关系),以深化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死亡与超越的关怀”(即与超越者的关系),以探讨人的超越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