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职院校心理社团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社团的发展却受到各种问题的制约。文章试图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积极心理学基本内涵的三个层次来探讨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寻找心理社团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心理学有关人性的消极隐喻及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过度偏爱,强调人性的积极性,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应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全方位地影响着学校的育人环境和学生的成长。深入研究和指导好学生社团建设,是扎实改进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积极作用突出,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也同样明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必须重视和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推进社团优质化工程,实行学生社团的“准法人”管理和“企业化”运作,处理好规范管理和积极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社团活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择社团目标和个人角色、设计社团组织结构与活动规范、策划和实施社团活动、反思社团建设成效并探索改进之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根据各个社团对这几种途径的不同选择,可辨析出社团建设的三种取向:教师主导控制取向、学生自发尝试取向、社团自觉发展取向。学校教育者可以结合学校实际作出更为主动的选择,包括:(1)整体策划社团建设,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2)促进社团自主运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创建社团之间的交流平台,在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能,是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学校管理心理学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是介于管理学和心理学之间和一门边缘学科。学校管理心理学是在组织管理理论、社会测量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管理科学的一棵新苗。它把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经济技术因素和人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结合起来研究,研究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教育要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着管理内容片面、管理模式陈旧、评价方式不足等问题。班主任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班级管理,应在转变教育思想、创设民主氛围、关注学生情感、增强家校联系等方面作出努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积极心态,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广东省4所高职院校学生为样本,运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四个维度,发现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产生最大作用的前六项依次是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课余文化生活、责任感、感受校园活力、带来快乐体验,同时,深圳地区高职类的社团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显著大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高职学校,社团在职业发展上对男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对高年级学生的积极作用大于低年级,对社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大于普通社员。  相似文献   

8.
秦平 《职教通讯》2012,(14):4-5
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理想追求,通过汲取企业文化的精髓,使职业院校的社团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坚持人才最大化、管理制度化、个性放大化、社团品牌化、宣传专业化和价值多元化原则,精心打造社团,使之被学校和社会双方面认可,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从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创新社团在学校创新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学生创新社团建设及管理模式问题,引导创新社团积极健康发展。高职学生的创新社团建设,只有根据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参照社团开展的普遍经验,始终围绕社团开展的宗旨,明确思路,规范管理,逐步探索,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潮流,它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而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1]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性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成果为发展性心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反思病态心理学取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视角.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内核.学校心理教师要选择和建构积极取向的心理教育范式,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健康观与发展观,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乐观心态,形成积极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扮演积极的心理教育者专业角色,建立积极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握积极实践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与传统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相反,它倡导心理学应以积极为研究取向,主张关注人内在的积极品质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从而达到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理论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压力的基础上,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着眼于高职院校心理社团的现状,从心理健康调研、关注身心健康、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开展朋辈互助和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分析心理社团的积极作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出推动高职院校心理类社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消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加以研究.由于近年来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性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成果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以下就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研究领域作简要介绍,以及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社团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应在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长期以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学校社团组织与管理工作做了介绍与分析,并初步提出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指经职业学校批准注册,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综述近十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进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研究大有可为。分析已有研究显示出新的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主流时代价值取向提供了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理论创新方向,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的实践路径有必要系统建构起包括主流价值观引领、改善发展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活动形式创新、培育统一职业精神、经营优秀文化品牌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笑 《文教资料》2009,(19):127-129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其心理学理论基础上,运用当代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对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两大主体、环境因素、班级组织和管理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