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杭州爬山     
外地人看湖,杭州人爬山。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不是我说的。我现在转述这句话,也不代表我就赞同这种观点。事实上,如果西湖小一点,杭州人说不定早就将它圈起来,坐在那里忙着收门票了。如果像池塘般大小,可能已变成某个富豪院子里的游泳池了。可惜西湖太大了,走上一圈都得花上一天,所以,杭州人就拍拍胸脯,洒脱地说:让你们外地人玩吧,我们到山上去“搞搞儿”。  相似文献   

2.
<正>综艺节目《奔跑吧》第七季第一期以“城市垃圾”为主题,节目里提到了一组惊人的数据:杭州每天产生的垃圾超过1.2万吨,每年产生约400万吨,仅3~4年就可以将一个西湖完全填满……我们无法想象西湖如果被垃圾塞满,家园会变成怎样。所以,我们要号召大家一起做这件很“潮”的事情——保护地球。瞧,部分“潮”人已集结,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潮”作品吧!  相似文献   

3.
杭州素有“楹联之都”的美誉,而西湖楹联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楹联不仅细致描绘了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还折射出了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湖并非杭州一处。据统计,全国共有西湖36处。清代《冷庐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这36处西湖,在《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其中浙江九处;广东、湖南、四川各四处;福建、江  相似文献   

5.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望着朦胧、淡雅的江月,举杯吟咏《诗经·陈风·月出》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款款而深情,主客因之而欢愉;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扣船而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月亮却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主客因之而生悲情。可见,牵动主客情愫的便是这多情的“美人”,“美人”承载了作者苏轼复杂的情感。“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首诗记载了一个男子…  相似文献   

6.
豌豆 《红蜻蜓》2024,(15):20-23
<正>小档案站点:杭州西湖种类:世界文化遗产位置:中国关键间:人间天堂、文化名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一首诗,那么西湖就是这首诗的灵魂。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不少,但西湖却自有它的过人之处。它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同时它也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西湖(上)     
在中学读书时,没机会去西湖,但苏轼(1009-106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抺总相宜。西湖,成了我少年时期心驰神往的佳境,急着想体验、饱览“淡妆浓抹”风光的迷人之处。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杭州山水旖旎,自然神秀,处处名胜的赞誉。在杭州的美景中,以西湖为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8.
曹友琴 《老年教育》2007,(11):45-45
秋高气爽,去杭州小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是镶嵌在这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杭州游记     
杭州自古以来便被世人称之为“天堂”。白居易有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轼亦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也许是这特有的诗情画意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0.
西湖七月半,1、今浙江杭州西湖.2、我国古时每年七月十五日即七月半,是民间传统的中元节,又称鬼节.这一天,人们大都举行祭祀活动,晚上外出游玩.西湖七月半,写的是明末杭州市民在中元之夜游逛西湖的情景和盛况.一无可看,副词,表示所述的事实是没有例外的.可译为“完全”;“全部”.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仅仅”;“只不过”.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1、介词:按;分.2、代词:他们.这句说:可以分作五类去  相似文献   

11.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东坡名篇《赤壁赋》里的一个句子。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此句的注解是“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这一章”,即《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其理由为“‘窈窕’与‘窈纠’音近,所以苏轼称之为‘窈窕’之章。”我认为“窈窕”并非“窈纠”的笔误,东坡所吟咏的不是《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而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周南·关雎》。  相似文献   

12.
惠州西湖地处惠州市西隅,是广东八大风景区之一,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古人还把它与杭州西湖相提并论,因此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说。但杭州西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工湖,而惠州西湖则完全是个天然湖。因此,研究一下惠州西湖的形成、变迁和建设,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这个风景区,使之更好地为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服务,是不无裨益的。西湖的形成惠州西湖的形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湖盆是西支江故河床;另一说是东江堤外  相似文献   

13.
焦小芳 《南昌教育》2006,(10):34-34
爱人的家乡名曰“西湖”,多么令人神往地方。可叫我遗憾的是,此“西湖”却不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西湖,而是赣江支流——青岚湖畔一道小河汊旁的一个小山村。  相似文献   

14.
杭州浸润在芬芳馥郁的桂花的香气里,西湖边,山坡上,庭院里,一树树桂花璨若繁星。那令人心醉神怡,经久不灭的香气,随着阳光、随着细雨、随着微风,四处飘拂着、散发着、弦漫着,几乎无所不在。 正是桂子飘香时节,巴金先生又一次来到杭州,来到西湖。 巴金先生来过多少次杭州?同行的人说不清,他的女儿李小林一时间也难以说清。1990年秋天,他在作协杭州创作之家说过:“中国的地方,我最喜欢杭州,喜欢西湖。我是1930年第一次来到西湖  相似文献   

15.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即杭州名胜西湖。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古来有不少文人在那里做过地方官,他们留下许多描写西湖风光的锦绣词章。要说最有名的人物,则前有白居易,后有苏东坡;而白居易这一首《钱塘湖春行》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即“若把西湖比西子”那一首,都是写西湖的诗中传诵最广的名篇。说来白、苏二位与西湖真是结缘至深:西湖原有“白沙堤”,就是从孤山到断桥的一道堤,此诗中  相似文献   

16.
颜锟 《现代语文》2011,(9):131-131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这首词中描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美景的名句,原句是“重湖叠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讲授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之前,笔者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旬诗产生了两点疑问。第一点疑问就是:诗人柳永为什么要选择“桂子”(是“桂花”的书面语)和“荷花”这两种不同时令的花而没有选择其他的花,  相似文献   

17.
1997底,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把原隶属于萧山的三个沿钱塘江乡镇独立建制为(高新)滨江区,这是一个尖端高科技集中落户的新兴区,在整个杭州大都市的发展规划中,滨江区将建设成为杭州的城市副中心,而且将努力成为“第二个浦东”。某种意义上说,杭州城市的发展将实现从传统的“西湖时代”到现代的“钱塘时代”的大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开湖东坡于西湖,可谓情有独钟。熙宁怀杭,以西湖比西子,遂成千古西湖绝唱;元搞守杭,以西湖为人之眉目,遂有开湖之举。《杭州乞度煤开西湖状》云:“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方是时,西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自国初以来,稍康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药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药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埋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封横,如云级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杭…  相似文献   

19.
人间天堂     
《少先队小干部》2014,(7):63-6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历来是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暑假里,我们全家有幸到那儿去游玩。午饭后,我们绕过河坊街,来到了西湖。西湖的水可静了,静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大树的倒影清晰可见可见;西湖的水可清了,清得能看见湖底摇曳生姿的水草;西湖的水可绿了,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阵阵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人厉鹗,留下了大量描写杭州西湖的诗词。和历代的山水诗人一样,厉鹗的西湖诗词也是由他的个性、诗品和生存状态所决定的。厉鹗性情孤峭,不偕于俗,他的西湖诗词继承了唐代王、孟一派清淡闲远的风格,又“思笔出于宋人”,显得含蓄内敛,形成了厉鹗独特的有别于前人的西湖诗词。本文拟从厉鹗生平及与杭州的渊源开始谈起,着重从内涵、艺术以及与前人西湖诗词的比较这几个方面,探讨厉鹗笔下西湖诗词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