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冠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将新冠疫情相关知识点与“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章节内容进行思政融合,对学生采取课前自主探究、课中问题导入式的教学,以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作为榜样激励学生,使其能够理解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作为医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卫生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在卫生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国家在卫生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政治倾向。卫生政治文化通过卫生体系文化、卫生过程文化、卫生政策文化三个层次影响卫生政治实践,而三个层次的卫生政治文化又涵盖国家和人民两个维度的各项要素。透视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践,卫生体系文化是“源”,卫生过程文化是“流”,卫生政策文化是“形”。优化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必须坚持生命优先的公共价值理念,构建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导向的抗疫卫生政治体系;强化两维并重的公共责任意识,实现以政府及时回应与人民群众政治素养不断提高为关键环节的“双增互嵌”抗疫卫生政治文化过程效应;营造崇尚公共精神的社会氛围,促进“共建共享”理念有效转化为抗疫卫生政治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3.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全球危机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采用文献资料、政策分析等方法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体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体育之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承担着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外交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其功能价值的路径为:在体育交流场域中实现世界人民集体认同;完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体系;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平台助力体育健康服务产业;向国际社会传播分享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健康中国”行动辐射“健康世界”治理格局,从而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贡献体育的力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它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公民健康,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尽管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缓解,但其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全感的影响是深远的。调查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2020年1月至3月),A市居民社会安全感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2020年4月后),A市居民社会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文章分析了居民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并从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区联接、强化心理调适、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全国肆虐,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1年来,在国家防疫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虽已持续向好,但境外输入和病毒变异压力仍然使得全国多地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新冠疫情常态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实验室作为高院校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常态化疫情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在实验室内高效、有序地开展科研、学习工作,成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化学实验室为例,介绍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美国大学纷纷取消标准化考试(学术能力考试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入学条件,在高等教育界掀起一波颇为壮观的“考试可选运动”。通过跟踪调查美国主流媒体对这场运动的报道,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对标准化考试所持的争议态度,发现疫情只是大学放弃标准化考试的一个诱因,而大学决策的内生动力、标准化考试对学业成就的预测性、标准化考试公平性才是主要原因。标准化考试有“特权代理”之嫌,其公平性受到质疑,这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乃至美国社会面临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所有信息的重要入口,互联网成为这次疫情主要的“信息源”平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能否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融合多种算法深度挖掘和实时跟踪全网数据,从高校管理侧打造防疫战线,发挥计算机技术战“疫”价值?本文运用了边缘学习和联邦学习两项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个针对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管理模型。通过边缘计算能够迅速得出分析结果,从而精准实施新冠肺炎防控措施。通过联邦计算可以在保证每位师生的信息安全前提下,快速分析高校所收集的师生数据,从而及时安排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8.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几乎陷入停摆。疫情当前,严峻的防控需求伴随危机显现。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视频GIS研发团队”,以疫情防控的社会需求为创新原动力,以专业教师的指导为关键支撑,借助团队合作的组合拳,创新研发出一款能展现新冠肺炎疫情空间分布的“疫慧图”,实现实时确诊病例查询、患者定位、展示等多种功能,为疫情分析与防控起到积极作用。“疫慧图”的成功研发,为高校如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研究作为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隐喻拓展为多模态隐喻。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184幅“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通过阐释战争类架构、围棋类架构、科教类架构,以及春耕整地类架构等意义建构过程,探讨新闻漫画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对抗疫和身份建构进行多维度阐述,揭示了多模态符号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取向,体现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秉持的坚定信念,从而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构建了共同体身份。  相似文献   

10.
坚持问题导向是思想教育的根本守持。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显示出极强的传播能力,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全与稳定。如何整合社会资源,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应对中,要发挥思想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坚持人本、效能与协同治理的原则方法,并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和规律,优化组合思想教育的具体方法,共同为科学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服务,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校友组织由于被担心涉入“帮圈文化”而成为限制发展的对象,其功能也大都局限在个人联谊、为学校筹集办学资金层面。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大学校友组织的应急救援行动案例,可以从中发现,校友组织能在确定的角色下应社会需要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行动诉求,以同一校友身份为情感基点快速累积起大规模校友召集所需的信任,并在校友能人的拉动下快速响应、协同行动,从而在生产出多样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公共性的建构。而这种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建构所带来的公共性增长又同时促进了其组织的成长,即在组织架构上从“校友的校友会”“大学的校友会”走向“社会的校友会”,在组织功能上从“联谊”“互谊”走向“公益”。案例表明校友组织在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方面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没有的潜力和优势,为此应重新审视大学校友会的作用,那就是它们不仅是高校在拓展社会影响力、传承大学文化、筹集办学资金等方面的重要组织力量,也能成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可以倚重的合作伙伴,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紧邻疫情中心区域的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教育人口2853万,各级各类学校5.34万所,战“疫”关头,责任重大。河南省教育装备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重大政治任务。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统一领导下,众志成城,上下联动,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的要求,高标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此次事件中,社会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特异性免疫”一节为例,挖掘新冠肺炎疫情背后潜藏着的教学素材,将其运用于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间讨论,相互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免疫知识,让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5.
灾难是被建构和被诠释的。作为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硬新闻的一种,灾难报道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以及媒体技术发展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公众对疫情相关各种信息的需求急剧提升,电视作为最具有公信力和时效性的媒体,在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电视新闻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了欧美电视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叙事及其新动向,并提出了我国电视媒体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相关摄影创作的表达方式进行总结和梳理,并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摄影作品为例结合世界摄影史发展脉络,从摄影创作表达方式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摄影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摄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和艺术表达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及时传递了疫情发展状况,鼓舞了全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抒发了作者的社会思考及艺术情感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有些直接强化痛苦表征以及悲惨遭遇表述的摄影作品,在信息传播功能过程中给了受众短暂且强烈视觉冲击,却弱化了受众的共情能力和情感冲动,削弱了摄影艺术的表达范畴和艺术价值,影响了摄影艺术创作思想化和多元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放弃对《史记》中记载的黄帝涿鹿之战真实性的探讨和论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黄帝文化逐渐被学界所认知,而考古揭示出的黄帝文化迁徙与发展的历程,又让人们看到黄帝文化在涿鹿的存在。因此,黄帝涿鹿之战不仅仅是古史传说,而且是有其考古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党领导人民与新冠疫情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同时,也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高度,通过对抗疫精神的解码与弘扬,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以“物态变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了“清凉大白温暖核酸”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积极调查,制作模型,检验效果,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渗透古人消暑的传统文化,并强调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而发挥物理学科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的主体是政府,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成为官方组织黄帝拜祖大典的主要目的。但是,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享誉全国的大型文化庆典活动,它所起的作用除了政治作用和经济作用外,其核心作用应该体现在精神价值和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从长远来看,黄帝祭祀仪式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普通民众尤其是新郑的普通民众对祭拜黄帝民俗的认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