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刑人员自伤、自残和自杀是危害监管秩序的重大事件,也是反映刑罚执行效率,监管秩序和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刑人员自伤、自残和自杀受个体生理心理和外界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预防服刑人员自伤、自残和自杀,应加大对服刑人员的防控措施,改进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服刑人员教育,促使他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2.
王玉琴 《家长》2022,(19):26-27
<正>初二初三的孩子,本就处于心理发展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独立自我又迷茫软弱。自伤自残自虐的人最渴望得到关注、关爱,孩子们心病的根其实生在成人身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原因,如自身生理状况、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人际圈子小、心理不成熟等,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对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视。同时提出辅导与干预的方法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重点对象;开设心理健康课,使学生认识自己;成立学生关爱小组;加强挫折教育,增强适应能力;开设家长课堂,等等。以期帮助有自伤行为或自伤倾向的聋哑青少年摆脱生理和心理包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的心理危机学生属于学生管理中的重难点,此类学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不及时疏导的话,会做出自残和自伤行为。学校在进行危机干预、保障学生的安全之外,更需要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与家长合力帮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本文从系统式家庭心理治疗的视角,提出心理危机学生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1)创建观点共存的对话环境,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2)共情家长,家校双方结成同盟;(3)寻找资源和优势,促进家庭沟通方式的转变;(4)指导学生家长达成一致意见,重构家庭生态环境;(5)以目标取代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巩固会谈成果。  相似文献   

5.
李伟龙 《考试周刊》2015,(16):164-165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自伤、自残和伤害他人或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年升高,因而针对他们开展的生命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可从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进行课堂有效渗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专题教育及做好家校联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其症状轻则忧郁、焦虑,在易怒的状态中摇摆不定,重则自残自伤。其形成因素众多,与个体早期母亲、婴儿"共生期"和"分离—个体化期"互动不良、儿童时期内化的客体关系影响、家庭不良的环境因素影响等密不可分。文章通过临床心理个案分析,提出了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早期预防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小卓的自伤自残事件告诉我们:只有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培养、教育好孩子。——编者  相似文献   

8.
一位初三男生因与父亲发生矛盾,选择离家出走并实施自伤行为后前往医院,学生父亲在与医院联系后向班主任表示拒绝看望孩子。面对该起校外心理危机事件,心理教师共情班主任,指导班主任稳定家长情绪;在第一时间通过家访了解事情原委,对自伤学生进行现场直接干预,引导学生矫正了不合理信念,修复了亲子关系,最终与父亲和解,在父亲和姑姑的陪同下接受了专业治疗,逐渐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9.
柳炳祥  耿健 《黑河教育》2012,(10):54-55
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受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因就业挫折、网络成瘾、恋爱挫折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学生自残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案件比例呈现梯度上升态势.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的在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春期学生自伤(残)行为越来越严重。自伤(残)学生往往生活在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安全感极度缺失,看似是因为遭遇了人际失败、考试失败而引发负面情绪及自伤行为,但其背后都与家庭特质有一定的关联。学生是带着父母人际互动的创伤进行家庭之外的人际互动的,这种互动缺乏弹性,形成无法摆脱的困境,这与学生无法解决家庭矛盾的无助和无奈的情境是类似的。学校、家庭应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缓解学生心理上的伤痛,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上升趋势,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一名六年级女生出现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理教师在了解该生自伤原因(功能评估)的基础上,穿插使用短焦技术,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应对冲动的模式;并以帮助学生维护较好的支持系统为主线,提高其人际效能和自尊,降低自伤风险,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名八年级女生情绪低落,对外界刺激反应激烈,经常出现用小刀划伤手臂的行为;与父亲冲突激烈,甚至有杀了父亲然后自杀的偏激想法。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共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获得学生信任;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辅导,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联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心理委员,关注、鼓励、陪伴该女生,最终消除了危机。这一案例表明,对待因抑郁而自伤的学生,药物治疗需要与心理辅导共同进行,才能助其尽快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14.
谢华芳 《科学教育》2007,13(2):29-30
据教育部、公安部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由于缺乏生命意识,学生中间自杀、自伤、自残、吸毒等事件经常有所耳闻。为此,2005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师先要提升自身的生命意识。教师要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工作,热爱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和回访,探讨初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及各个因子(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与青少年社会支持及各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受忽视和初中学生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初中学生自伤行为与童年期受忽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存在显著相关。第二,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共同解释初中学生自伤行为,且社会支持利用度的解释力最强;第三,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受忽视和初中学生自伤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中职生早期受忽视与自伤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中职生自伤行为在性别和生源地上有显著性差异,男生自伤行为高于女生,农村学生自伤行为高于城市学生;中职生有无自伤行为在早期是否受忽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自伤行为的学生在童年期遭受忽视各因子上得分较多;中职生早期不利处境与自伤行为有显著性相关,且童年期受忽视的四个因子对中职生自伤行为有着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之友》2013,(Z2):57
自伤自杀者的三种典型心理解脱心理——认为自伤可以缓解压力,或死可以摆脱一切烦恼。有自伤经历的小明坦然承认:"每当自己难受到受不了的时候,就会选择用刀片划手臂,血涌出的那刻,各种压力和不爽都随着血液的流出被释放了……"要挟心理——想用自伤自杀来发泄不满,补偿失去的自尊心或吓唬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之友》2013,(Z2):81-86
如果学生患有经专业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等严重的心理类疾病,就应该及早送至专业心理机构,老师配合医生对学生进行治疗。对待这种以自伤自杀为目的学生,我们老师能做的确实不多,但不是什么都不能做。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自杀、自伤、自残和杀人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高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适时开展生命教育,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据宁夏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存在的实际特点,依托交叉学科兴起的大背景试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伤行为,父母管理显著负向预测自伤行为;(3)感觉寻求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冲动性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科学认识自伤行为成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管理子女的方式,为子女树立积极行为榜样,培养其感觉寻求、自我控制品质积极发展,有效预防和疏导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