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4年12月14日,在山东省聊城地区,是一个令人难忘、心灵受到震撼的日子。 这一天,地区在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前,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原安排200人参加的仪式,结果来了2000多人。苍松翠柏之间,墙内墙外,站满了落泪的人们。 “繁森不回来了,咱得去看看他。”清晨,五里墩村的村民们,不顾村干部的劝阻,摸着黑,踩着雪,一步一步向堂邑镇走去。300多名村民,挤上了一辆又一辆开往聊城市区的拖拉机,早早地站到了烈士陵园门口。  相似文献   

2.
事迹传万代时代造英雄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学院王玉华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孔繁森一生的言行为山东人和西藏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造就了孔繁森一代人,是十年的建藏实践...  相似文献   

3.
佚名 《高中生》2009,(17):22-22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979年,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申请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要求继续留在西藏,担任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  相似文献   

4.
司徒雷登,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据报道,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下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这是司徒雷登的遗愿。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雷德出席当天的骨灰安放仪式,杭州市民以及中外友人参加司徒雷登骨灰安放仪式。  相似文献   

5.
辛勤译著传马列,业绩长垂海内; 不倦教诲育桃李,深情常在鹭滨。这是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举行的王亚南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厦门大学师生员工敬挽这位老校长的一幅挽联,它概括了王亚南同志一生的主要业绩,也说出了厦大师生员工普遍的心情。作为一个教育家,王亚南同志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厦门大学担任校长的近二十年间,花了许多心血,亲切关怀、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在鹭江之滨的厦门大学里,人们满怀深情地传诵着他这方面的事迹。  相似文献   

6.
<正> 孔繁森同志是山东聊城人,共产党员,地市级负责干部。根据组织需要,他服从工作调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九七九、一九八八年他两次进藏,前后历时十载,曾任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他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同志的事迹震撼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而他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工作长达10年之久,是与一位坚强的女性分不开的。这位女性,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担负起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全心全力支持丈夫献身边疆。孔繁森生前多次对朋友讲,他这辈子欠一个人的情太多太多,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妻子王庆芝——聊城地委印刷所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丈夫援藏的10年间,她顾全大局,克服困难,默默奉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今天,笔者把采访到的王庆芝的事迹介绍给大家,你会知道,在孔繁森身后有一位平凡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七·一”寄语今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4周年最实际的行动就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做孔繁森式的共产党员,做孔繁森式的领导干部。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  相似文献   

9.
孔繁森,这位党的领导干部的生前事迹,正在数亿人之间广为传颂。也许是因为他的事迹太突出了,记者一再听到有这样的追问:孔繁森的事,都是真的吗?” 为了回答这一疑问,记者找到了魏武。他是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作者之一。作为和孔繁森一样的山东援藏干部,小魏身兼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和《西藏日报》记者两职。有孔繁森去世前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触很多,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万维网的发明人提姆·伯纳斯·李赢得了100万欧元的奖金,他的这项发明曾经使很多人发家致富,这也是他将这项发明奉献给世界之后得到的最大一笔单项奖金。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指定现年48岁伯纳斯·李  相似文献   

11.
四月十七日,省教委向全省各大中专学校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大中专学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 通知指出: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  相似文献   

12.
继雷锋、焦裕禄之后,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再次让各级领导干部和亿万人民为之震撼。孔繁森同志之所以成为新时期全党同志学习的榜样,成为全国人民传颂和爱戴的人,主要是他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人格力量。学习孔繁森已成为时尚,成为自觉行动。广大工会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息息  相似文献   

13.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交还的仪式是由他的同乡,弗吉尼亚人托玛斯·杰弗逊专程从巴黎赶回设计的,当时他正代表新生的美国和英国在巴黎签订独立条约。一俟签字仪式结束,他就匆匆赶回纽约,亲自设计了这个伟大而庄严的仪式。在杰弗逊的想象里,这个仪式是这样举行的:华盛顿将军走进“国会大厦”穴当时的大陆会议厅雪,在议员的对面他获得了一个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启蒙》2009,(9):78-79
首次进藏 1944年,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  相似文献   

15.
孔繁森同志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他曾先后两次赴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0个春秋。他走到哪里,便把一腔热血洒在那里,把党的温暖送进藏族人民的心坎里。高原上,留下了他深厚而稳健的足迹;风雪中,他把自己的毛衣脱给了一位藏族老阿妈;敬老院里,他为老人擦洗、治疗脚部烫伤;军区总医院里,他用自己900毫升鲜血换钱为三个藏族孤儿买食品和学习用具……孔繁森一生做  相似文献   

16.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从解放军部队某连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的路上,留下了他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随着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沉痛而又激动的话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孔繁森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中,不知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带来了多少幸福和欢乐!为了阿里人民,他用自己并不怎么高的工资,买来药品,为藏牧民们治病,被牧民们深切地称为“药箱书记”;为了阿里人民,他不顾自己本来就不很健康的身  相似文献   

17.
权力和责任──孔繁森事迹留给我们的思考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孔繁森同志生前身为地委书记,他无私无愧,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光辉的人生路程。不幸遇难后,家人从西藏拉回他的遗物,只有一个简单的行李卷和8个纸箱子。3箱是书信和笔记本,一箱装着藏族的一个大灯笼,...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伊尔博士受聘为厦大名誉教授1994年11月10日下午,厦门大学授予当代著名教育家、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L·博伊尔(Ernest·L·Boyer)博士高等教育学名誉教授的仪式在北京国家教委举行。仪式由潘越...  相似文献   

19.
在我院外语系工作的美籍教师马克·伯杰伦先生最近将两套最新英文版本的世界名著《英国大百科全书》共30卷和《西方著名学者精华》共47卷,赠送给我院。3月2日下午3点钟,在马克先生的书房里举行了赠书仪式。院长梁文同志、副院长李兴华同志以及我院外语系、图书馆、院长办公室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赠书仪式。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年初,孔繁森的儿子孔杰到西藏清理父亲的遗物,带回的七个纸箱子中有两个装的全是孔繁森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孔繁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记录,体现了他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向孔繁森学习的好教材。 孔繁森喜欢动笔杆记笔记。他记得很勤,很多,也很苦。 1993年2月26日,他到受灾最严重的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查灾,“把全乡每户牧民的损失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这天凌晨2时,他强支病体,用手电照着“打开笔记本”,含泪写下给随行小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