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春 《传媒》2012,(5):56-57
1923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到现在已历经89个春秋,一本高龄的青年期刊,如何继承传统?又如何开拓创新?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继承传统,《中国青年》将失去自我;不开拓革新,《中国青年》将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只能在改革中谈"师古",  相似文献   

2.
阿正 《编辑之友》1995,(4):60-61
从心理年龄谈起──我看“青年编辑”阿正【福州】某次聚会,不少老同学对“现在的大学生”表示了许多不满。那挑剔的语气仿佛一些老年人凑在一起谈论“现在的年轻人”似的。我虽未跟着说什么,但却颇爱听,像是有种共同的心境。事后一想,十分吃惊:我们毕业不过十年八年...  相似文献   

3.
王会丽 《大观周刊》2012,(10):185-185
“抓阄”在现生活中很常见,人们要在若干个问题中选择其一时,在没有很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抓阄”的方法。但在“抓阄”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先抓比后抓机率大,都想先抓而不愿后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举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要从班上的50名学生中选择1人。在决定谁去的问题采用了“抓阄”制。50个阄中只有一个写有参加,其余的全是空白阄,50名同学按照排定的顺序从中各抓1个,以决定谁参加。那么,先抓还是后抓(后抓人不知道是先抓人抓的结果),对每个同学来说公平吗?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抓到“参加”字样阄的概率相等吗?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     
《青年记者》2008,(1):F0002-F0002
新的一年开始了,《青年记者》根据广大读者和专家的建议,版面上作了些调整。 当然,我们力求更内在的变化; 关注“趋势”: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办刊的肥沃土壤,也是我们办刊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 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 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张苏明【北京】随着青年编辑的增多,关于青年编辑素质、修养、知识结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讨论方兴未艾。不少新老编辑著文疾呼青年编辑必须走“学者化”的道路,例如有一本《青年编辑成才之路》的书中就有不少如此的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1...  相似文献   

7.
以入选2020—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2021年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学术成长提供案例和建议。结果显示,卓越计划青年人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学;主要围绕科技期刊3大社团组织(中国科协、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牵头的研究项目展开科学研究;研究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卓越计划青年人才在研究中是主要贡献者;丁佐奇、王维朗、沈锡宾等是高产卓越计划青年人才,他们的学术研究表现出一定的“以老带青”关系;卓越计划青年人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紧跟编辑出版时代发展方向。因此,关注与编辑出版学相关的研究主题、积极申请各类基金项目、资深编辑“传帮带”、加强外部合作、把握编辑出版的时代脉搏等均有利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学术成长。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4,(1):22-23
“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9日正式揭幕.30位入围候选人名单当中凤凰卫视记闾丘露薇成为传媒人物的候选人.此次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采用专家评选和公众投票的方式.评出励志人物、财富人物、体育人物等9个奖项,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首位登上珠穆朗玛峰汉族女性梁群和凤凰卫视的战地女记闾丘露薇等30人入选候选人的名单.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则勉励青年人要向这些青年的榜样人物学习。“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的最终结果将在2004年3月揭晓。作为传媒人物候选人.我们自然把目光对准了闾丘露薇——这位被人称为“战地玫瑰”的女记。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峻 《编辑学报》2018,30(6):655-657
青年编辑的成长和培养问题是科技期刊编辑界关注的热点。结合新时代要求,对青年编辑应当具备的时代风貌进行探讨。认为青年编辑要有“三心”“二意”,即坚定信心、胸怀匠心、不忘初心,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娴  许艳玲  李奕 《今传媒》2023,(3):12-17
讲好新疆人的故事,重点要讲好“新疆青年”的故事。本文从新媒体样态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微”账号,采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从外在观感、内在品质两个方面探讨主流媒体勾勒的“新疆青年”画像,进而提出下一阶段构建“新疆青年”传播力的设想: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把握好“时”;强化显功能,谨防潜功能风险,把握好“度”;以青年为媒,培育域内外认同,把握好“效”。  相似文献   

11.
翟慎良 《青年记者》2009,(20):55-56
刚刚走上岗位的青年记者如何写出好的新闻报道?笔者通过自己的几篇获得全国与省级新闻奖的稿件,概括一点写作经验。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百条,因此,这些经验不是告诉青年记者哪条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是指出一些“禁行路段”。少走弯路,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曹石 《中国广播》2010,(4):53-54
和90后的几位青年朋友谈起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那天早晨,我审发《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他们竞问:“四人帮”是什么?看来,我们这代人记忆中并不久远的事隋,在90后青年朋友看来,却成了疑问。可见,在人民广播诞生70周年之际,跟青年朋友聊聊广播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青年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活跃图书馆学术气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及学术地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最近设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青年学术研究论坛”。青年学术研究论坛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定期组织专家讲座,指导、培训青年从事学术研究;不定期组织学术沙龙,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组织馆外学术活动观摩,开展与同行学术交流;待条件成熟。开辟网上青年学术研究论坛专栏,发布学术动态,交流科研经验;进行学术成果展览及评选,激励青年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帮助青年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04,(2):83-83
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杂志社主办的“2003光明·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3月30日在京揭晓。评选结果是:杨利伟获“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特别奖”;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团队”;陈天桥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财富人物”;励志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者张云成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姚明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体育人物”;著名电影演员夏雨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娱乐人物”;中国科学院新增补的最年轻院士卢柯当寻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青年记者在“走转改”中做到身人、心入、脑人,认清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不做“无冕之王”,成为“市井记者”、“工地记者”、“田埂记者”、“车间记者”,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我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诞生。2022年,节目改版后再出发,以全新的方式走近“青年心中的榜样”。节目以公开课的形式,邀请各行各业“青年心中的榜样”为开讲嘉宾,青年与榜样能够近距离互动。节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和多端跨屏的方式实现媒体融合,形成了长视频、短视频与社交媒体三维立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节目以青年为主要传播对象,立足于现实问题,满足青年的需求,重新定义青年的偶像观,传递与引领主流价值观,滋养青年群体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5,(9):F0003-F0003
“青年记者”网最近改版。网址为:www.qnjz.com。 网站将秉承青年记者编辑部的严谨、求实、富有活力的一贯风格.立足山东传媒业界,面向国内传媒同行,利用网络媒体自身优势.力求实现传媒业界信息的快速、有效、互动传播,从而逐步确立在国内同类网站中的应有位置。  相似文献   

18.
王维朗  陈移峰  游滨  张苹 《编辑学报》2018,30(4):436-438
界定“渝刊”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加强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4个层面,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刊社(编辑部)和青年编辑自身,提出“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打造更多期刊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渝刊”的繁荣发展和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穆卫东  王华锋 《青年记者》2008,(12):107-108
刚刚从事新闻事业的青年记者往往朝气有余,经验不足,他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怎么一参加工作用上的这么少啊?社会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到底哪些是新闻啊?一旦碰到新闻该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时遇到阻力怎么办?怎样才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记者?……一个个问号整天在他们的脑子里打转。  相似文献   

20.
4月14日,“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在2017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首度发布.“中国青年阅读指数” (China YouthReading Index,简称CYRI)通过抓取中国青年群体在各类阅读渠道的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青年人的阅读偏好,再将不同时期的阅读偏好进行差分,从而发现阅读偏好的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BBD)联合开发,开创了大数据技术追踪阅读行为的先河,是“互联网+”在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和国家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 ~ 2025)》指导下进行的——青年发展和青年阅读已经进入“指数时代”,若要把握和引领这个趋势,必须抢占先机.“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界定的青年为14 ~ 35周岁,这是中国阅读的主力人群,覆盖约4.1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