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发展策略,而学校发展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校长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项研究报告立足于贵州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以及贵州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以加强中小学校长,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建设作为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贵州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叶如田 《文教资料》2007,(36):140-142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关系到不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大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思目前农村中小学在重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我们需要确立复杂性思维和合理的理念,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与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布局调整要有科学依据,而且政府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学校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陕西教育》2007,(6):43-43
英国的教育政策将"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这一价值准则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坚实的教育理念基础和价值导向,"让每个孩子都在一所具有优秀领导的学校内就读"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此,学校和校长为学生的发展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因而,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决策与设计,有其非常明确的目的,不是将目光放置于学校外部的诸种要求上,而是内置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有效变革上。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5.
英国中小学校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动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特色.在反欺凌制度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制定了校园反欺凌政策,主要涉及政策目标、主体职责、预防策略、上报流程以及处置措施等方面.在反欺凌手段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开展了对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反欺凌培训和教育,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和教育支持手段.此外,许多学校将学生作为反欺凌的重要力量,通过组建反欺凌团队或同伴互助组织等,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反欺凌工作的开展.在反欺凌网络体系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开辟了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6.
校本管理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自主管理和共同决策是校本管理的两大核心理念,校本管理通过将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给中小学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以美国的校本管理为例,谈谈下放权力对于提高中小学办学活力的重要性,以期给广大中小学校长以启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教育厅2010年前将组织1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省级培训,以提升农村校长和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规划近日出台。此次培训加大了对农村各类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重点放在骨干校长的培训上,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干部队伍的均衡协调发展,并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教育政策将“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这一价值准则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坚实的教育理念基础和价值导向,“让每个孩子都在一所具有优秀领导的学校内就读”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此,学校和校长为学生的发展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因而,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决策与设计,有其非常明确的目的,不是将目光放置于学校外部的诸种要求上,而是内置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有效变革上。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教育政策将“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这一价值准则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坚实的教育理念基础和价值导向,“让每个孩子都在一所具有优秀领导的学校内就读”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此,学校和校长为学生的发展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因而,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决策与设计,有其非常明确的目的,不是将目光放置于学校外部的诸种要求上,而是内置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有效变革上。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情报参考》2007,(12):25-25
英国的教育政策将“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这一价值准则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坚实的教育理念基础和价值导向,“让每个孩子都在一所具有优秀领导的学校内就读”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此,学校和校长为学生的发展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因而,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决策与设计,有其非常明确的目的,不是将目光放置于学校外部的诸种要求上,而是内置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有效变革上,通过对校长的培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高校生态道德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和一致性等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的改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把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教和高等职教,其实,普通高教属高等职教范畴。教育应划分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初、中、高等职教分别应以初中、高中和高中以上科学化知识为基础。根据当前中职生化基础现状,让其直接考入高等职校,实际上忽视或说混淆了高等职教所需的基础,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将给职教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中职生深造应另辟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德育工作,教师要避免灌输式教学,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分析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指出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改变,从学校教育方面改变,从社会教育方面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个案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学校德育对象在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与普高生存在一定差距。集团化办学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拓了新途径,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内容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德育效果。集团内的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资源,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德育模式,构建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Student mobility is a topic that frequently surfaces in discussions about the problems of urban schooling. Surprisingly, it tends to fade from the agenda as discussion turns toward reform initiatives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Student movement, however, penetrates the essential activity of schools--the interac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ound learning. Using data from Chicago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 first describe the extent of urban school instability. Many schools, in fact, do not have a stable cohort of students whose progress they can track over time. Second, I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is high level of instability, connected both to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to more school-related reasons. Distinctive patterns emerge that reveal clusters of schools that are closely tied by the students they exchange from year to year. Third, given this context, I examine the impact of mobility on students, schools, and urban education more generally. Recent school reform efforts that center on promoting greater local school autonomy implicitly assume that students will attend a specific school consistently enough that the school can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ir achievement. In the unstable urban context, however, even improving schools lose their accomplishments as students transfer, and mobile students forfeit the benefit of continuity of school services. Thus, not only does mobility impact individual students who are changing schools, it has deep (though often hidden) consequences for the schools these students attend and for the systemic changes intended by local school reform.  相似文献   

16.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要求,各中小学开设了以“故事教育”为主的特色课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系统、有目的的各种故事教育活动,有利于小学生道德体系的形成和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模式。通过“故事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以愉悦的心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由具有正当性,但自由是有限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也是有限的。其伦理学依据表现为:自由原则不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原则,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制度对自由起着限制的作用,自由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恐惧自由”心理的作用,自由原则的应用有特定的范围。就学生而言,义务教育的强迫性表明儿童自由是有限的,学校对教学秩序的需求,控制了的教育环境,学生一些要求的“无理性”,以及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组织的活动决定了学生自由的有限性;就教师自由而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性.教育考试制度和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自由的有限性;就家长而言,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家长没有选择的自由,在子女就学的学校选择中不少家长的自由会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对教育领域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弄清楚在哪些地方允许自由,在哪些地方则应当对自由作适当的限制,不能将自由的概念用错地方,“在不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给予了自由,而在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又往往不给予自由”。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old story of a white working-class woman still teaching in an innercity primary school in the UK. Issues of her continuing exclusion despite early career success demonstrate how social class bias can operate within the UK education system in a variety of ways. Her story is set in the context of new EAZ, the appointment of ‘superheads’ to failing schools and other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lowe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Jenny is from this background herself and finds the cost of trying to maintain and celebrate her class identity very high—she describes it as a ‘constant battle’. Her voice responds to Maguire's exploration of how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K reaffirms the middle-class ‘promise’ of becoming a teacher by both denying and disowning working-class cultures. This paper calls for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he lived reality of difference when students from non-traditional backgrounds attempt to enter the profession and teach within it.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起,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目前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或者教育大纲,各个学校多是各自为战。究竟中小学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选择受教育的对象又有谁,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只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提升中小学生在面临危机时的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