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式培训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习 《青年记者》2007,(12):142-143
体验式培训产生的背景 科翰于1941年和英国人劳伦斯·豪尔特在陆地上建立了一所海上训练学校,设计了一项持续26天的课程,定期把海员送到这样的学校里参加一些高空跳跃等项目以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明显提高了海员的心理素质和生存率。当时这所学校对二战的兵员保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程前 《军事记者》2011,(12):9-10
前不久。笔者作为中国军工报社的一名记者.按照报社“走转改”活动的统一部署。到某基地勤务船大队蹲点采访。8天的时间里。笔者走遍了勤务船大队所有的船艇,下机舱、进住舱、上甲板,向官兵们虚心学习、与官兵们贴心交流。在完成“走转改”采访报道任务过程中.笔者对开展“走转改”活动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活动须确立基层视角。  相似文献   

3.
许多电视新闻记都有这种经历,非动态新闻有时很难开头,令人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如果有时直奔主题,把事情的方方面面罗列出来,又不容易吸引观众,令人感到不像新闻。而如果巧妙运用“切入”法.从某一点或一件小事入手,既可迅速吸引观众。把观众“钓”住,又可以小见大,起到见微知的作用。下面我想就本台记运用“切入”法开头的经验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1934年6月17日22时许.英国太古洋行商船“顺天轮”号首航沪津线.由津返沪。驶离大沽口180海里左右海域时,微风细浪。船稳客宁。旅客中有的倒头酣睡,有的玩纸牌、下象棋,有的凑在一块海阔天空聊大天.消磨时光……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0日.是伟大的渡江战役五十六周年纪念日。每当我们走在芜湖市“军民共建双拥一条街”——冰冻街上,就会被马路两旁“发扬渡江第一船精神.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城”的醒目大标语所吸引,渡江战役中谁是渡江第一船,可能已是鲜为人知的事了。笔是两位曾在军旅生活了多年.现已年过花甲的老人.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跋山涉水.进行了专题访问和妍究,发现渡江第一船后面不少趣事。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湘军悍将胡林翼偶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激起的波浪将一条神勇水军之船登时掀翻。胡旋即昏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没有灵气一望便知。我认为标题常常比眼睛还重要,因为,我们的报纸多如星辰,而报纸上的文章又多如一群群蚂蚁。人们读报,大都是先来一遍“大扫描”,哪篇文章标题醒目,也就注意哪篇文章。当然标题要醒目,内容也要实在,如果内容不行,标题做的再好,也是白搭,甚至起副作用。给人以“华而不实”,“大而无当”之感,但一般而言.同样的内容,能否吸引人,关键就看标题了。我经常遇到的是写“安全生产”一类的题材,有时从安全IOO天写到I000天。标题若是“韩电实现安全生产几百天”,虽次次内容都在改变,但万变…  相似文献   

8.
黄超 《军事记者》2011,(12):43-44
就要离开这支在我心中播种绿色的连队了,一句话突然浮上脑海:“对于一艘不明航向的船来说.吹什么方向的风都不可能是顺风。”  相似文献   

9.
传真机架起了“新闻桥”“喂!喂!你是《人民前线》报吗?我是九江抗洪指挥部,有份传真麻烦你收一下…、”一天到晚,传真机难得有休息的机会,有时到了凌晨,还有稿件源源不断地传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来稿60多份,半个月下来,用去了28卷传真纸,接起来有soo多米长C“何秘书,传真纸没了。”“什么?一盒才几天就用完了,买!抗洪的稿件一刻也不能耽误”。从进入汛期来,传真机就开始“全天候”运转。‘’彭世民电话。”有时一份传真还没收完,电话又打到值班室了。焦急、渴望、无奈汇成抗洪新闻工作者的种种酸甜苦辣。在电话交谈中,…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的一天,崔永元带一群外国朋友游颐和园,租了船荡舟昆明湖。船工看到客人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脱口而出:“你不是那个班比诺吗?”三十多年前《桥》里边那个年轻的游击队员,跟这个中国观众“跨越时空”地紧紧拥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逸涛 《新闻记者》2005,(12):30-32
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我随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远望三号船奔赴大西洋预定测控海域进行“神六”报道。远望三号船担负着测控飞船进行轨道维持、安全返回以及天地通信等多项重要任务.其航程历经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  相似文献   

12.
公安部门开设110,为老百姓做了无数好事实事,使很多案件及时破案,普天下叫好。医院开设110,抢救了无数危急病人的生命。近来新闻界也悄悄开设起“新闻110”采。诸如,“热线电话”、“热线传真”、“热线寻呼”、“热线主持”、“热线编辑”、“热线记者”。一个比一个热得烫人。《沧州日报》的“新闻招手停”,奔赴街区,10天获得130多条新闻信息。《大河报》成立“热线新闻部”,一分钟一个电话,有时一天要接五六百  相似文献   

13.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此为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所作《送瘟神》中的诗句,表达了他在得知江西余江血吸虫病被消灭之后的喜悦心情。“烧王船”是闽南一带较为悠久的民俗,2006年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旧时,每届农历十月二十,闽南地区百姓都要在早上7点举办烧王船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即造王船、迎王船和烧王船,其间,伴有舞龙、舞狮、杂技、地方芗戏表演等。这些传统节日逐瘟驱疫的民俗旨在送走瘟神,祈求风调雨顺,也包含了百姓对于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军人的思念     
舒浩 《新闻天地》2005,(12):50-50
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泊中有了亲爱”。 有人说:“如此疯狂的思念,心是会痛的”。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是一种想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不配也罢     
据说南京电视台最近革故鼎新,推出了“配乐新闻”.引起了圈内外人士的瞩目。报道说,这种新闻不但配以音乐,而且“有时没有对白和旁白,完全用音乐和画面说话”.有时是音乐伴奏下的“点评”.有时又“扫描”成了一段配乐散文……多少年来,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基本不变的枯燥面孔,如今出来个配乐新闻,真让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观众上帝不禁要为自己的耳福眼福额手称庆了。不过,看了报纸上语焉不详的介绍,又对这一创举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你看.明摆着是散文和点评,配上音乐就能变成新闻吗?恐怕没有那么便当。比如用猪肉烧成的肉饼…  相似文献   

16.
王石的挑战     
王石更愿意谈他的航海梦想,“如果不做企业,我会选择当一名海员”。事实上,驾驶着万科这艘巨轮航行,并不比王石计划后年起航的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更轻松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中旬,按照解放军报社年轻编辑记者下连当兵锻炼计划,我走进北京军区装甲某团坦克2营6连2排.当了一个月的中士。此前一天,我编发的一期“国防后备军”专版刚刚见报,从编辑到士兵,可谓一个晚上换了角色。作为专版的责任编辑,周而复始地编稿、做版、改样,有时在头晕眼花间难免生出厌倦之感。所以,在去部队的车上,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一个月绝对不和文字“打交道”!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仍忘不了那次令人惊心动魄的采访。去年7月22日,我们随驻沪某油料储运基地“01船”外出采访,同行的还有人民前线报社摄影记者何广前。“01船”是艘闻名全军的红旗船,因完成任务出色曾先后10多次荣立集体二三等功。我们这次随船来访,主要是借‘勺1船”执行运油任务之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官兵们的精神风貌,向“八一”建军节奉献一份厚礼C23日凌晨时分,“of船”装载着成油返航途中,突然风浪大作。据估测,至少有7一丁组的风力。这时,海面上恶浪奔涌,飓风夹着狂涛不时冲上船舱和甲板。在内河航行时,还属庞然大物的“of船…  相似文献   

19.
平日里,经常听到有人用“一张报纸看半天”来批评一些人高高在上、无所事事。因为笔者也常常“一张报纸看半天”,所以,每每听到此话,便产生诸多感慨。一张报纸,刊载了重要消息或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我总是纸不离手,反复阅读,力求看得细一些,领会得深一些。何止是“半天”,有时甚至是一天、两天……对此,恐怕不能用此话来指责吧!这是  相似文献   

20.
《海员风范》专栏是长江航运报在去年初推出的一个新栏目.专栏的名称业已开宗明义,就是要宣传海员的先进典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既要折射出当代海员的精神风貌,又要推动人们学先进,赶先进,为振兴长江航运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这个专栏,每月一期,以整版的篇幅宣传一个典型,其版面特色和宣传声势,在企业的人物宣传上,可以说是罕见的.纵览《海员风范》专栏,气势夺人,特性鲜明,给人启迪,耐人寻味.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写道,这些人物给我们“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这个专栏,分析起来,主要有四个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