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常常会缺失什么?儿童!卢梭说:“把儿童当做儿童。”儿童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儿童立场是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鲜明标志和成功的根本动因。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真的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了吗?真的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吗?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时下,课堂教学"朴实、真实、扎实"成为大家的理性诉求.儿童,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再一次同归到教育的原点.致力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次展示课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适合儿童!我们看到小朋友们小手如林,积极踊跃,这不仅是泡桐树小学长期教育的成果,也是22位老师课堂关照儿童的体现.课堂上“童言无忌”,甚至可以对老师的课堂说“不”. 尊重儿童,敬畏儿童,在这次活动中集中体现在解决“写什么”的处理上——话题从哪里来,材料从哪里来.无论是设计活动,还是通过视频、绘本和看图作文,都尊重了儿童的“游戏”精神,洞开了儿童习作的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4.
时下,课堂教学“朴实、真实、扎实”成为大家的理性诉求。儿童,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再一次回归到教育的原点。致力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要直抵“朴实、真实、扎实”的核心,引清泉,去雕饰,一切为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与能力发展服务。下面,笔者以《广玉兰》(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略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点在哪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点在哪里?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人们在思考,在争论,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多的是困惑,是焦灼,是期盼,是无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学语习文”是根本。阅读教学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回归到“学语习文”这一原点上,这是语文教学的原生态,语文学科的“根本”。新课改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多元感悟”、“自主探究”、等都应在“学语习文”中进行,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育德原点是指能够作“知”、“情”、“意”、“行”及其内容的发生点、交融点、生长点,能够促动维护道德品质健康成长的某种品德。育德原点应当是存在的,能够成立的。某种品德内容成为育德原点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在儿童的无律期就可以模仿;二是进入他律期的初始即可接受言传身教和必要的训练;三是在自律期仍有发展完善的重要价值;四是全体言传身教者需真心认可所传教的内容价值;五是带有维护其他品德正向成长的核心价值。孝德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孝德可以成为育德的一个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10.
曾记得2011年广东省的高考题目是《回到原点》,于是脑海中开始揣摩“原点”的含义,什么是原点?“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那么教学的原点又是什么?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思。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下一个10年我们又该怎么走?我们是不是该停下前行的脚步回头望一望?教学的回归,其落脚点到底是教师,是教材,还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  相似文献   

11.
《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由知名教育研究专家刘铁芳教授主编,分为“教育: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的灵魂在哪里”、“教育的对象是人”三辑。每部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紧密围绕着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展开,相互关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是儿童依据自身已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生活履历“自组织”数学学习素材,主动经历、体验、复演人类数学创造的“生命·实践”活动历程。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从数学的“理性精神”出发,其主旨是润泽儿童的数学生命。建构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首先要基于儿童学习原点,消除儿童“习得性无助感”;其次要基于儿童学习过程,指导儿童“自我习得”。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让教育真正进入了“以生为本”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回归教育的原点肖之进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教育的原点是人,是学生,教育应回归其原点,从“人”出发。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是拉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三架马车”,稳坐帐中的是学习者,无论是追求“和谐个性”、追求“主体性的弘扬”,还是追求“全面发展”,它们都是从现实的人或受教育者出发,关注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这就要求我国基础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内核,回归教育的原点,从“培养人”出发,构建注重个体发展与完善的务实平台。以学生为本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教育必须吸收人类历史上所有务实…  相似文献   

14.
沈旎 《湖北教育》2006,(12):15-16
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教材?课堂?分数?还是名次?意识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活生生的人,于是有人提出教育“以人为本”,何以“以人为本”?如果能够将人的生命作为教育的起点、核心,那么教育的目的就可以被理解为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  相似文献   

15.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教学拓展实施的前提 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语文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聚集点,而迁移和拓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由此可知,语文课拓展的是“范围”,而不是改变教学内容。所以,渎透文本,关注文本解读质量是实施拓展教学的前提。文本是教学的原点,所有课堂活动都得基于这个原点拓展,在向外拓展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原点。在新课改实施的课堂上,不是有学生读了《背影》后大谈特谈父亲的“婆婆妈妈”而不顾文中父亲“背影”的凝重与厚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建设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不断探索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最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语文”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儿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提倡精瘦不失“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立场?成尚荣先生认为:"教育立场应该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