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课本上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状况,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流行音乐,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音乐,并渗透于传统的经典音乐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使音乐课更生动,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流行音乐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自有史书记载以来,就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常人看来,流行音乐,似乎不适合小学生欣赏。然而根据观察,在中小学校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学生着实不少。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已是普遍现象。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反对或简单地制止,也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从纷繁的世界中明辨是非,剔除流行音乐的低俗成分,吸收其中高雅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听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二是很多音乐教师把古典音乐捧上天,而大部分学生却喜欢听流行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该如何运用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培养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但却不喜欢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的现象,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健康的通俗音乐渗透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引入流行音乐先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再引导学生演唱欣赏优秀的经典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5.
柳明材 《儿童音乐》2016,(11):57-61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多教师和教研员针对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教材音乐"作了很多努力,当前的教材的呈现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教学还是不尽人意.新的教材学习往往强加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高中生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都喜爱音乐,但他们大都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不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歌曲与乐曲音乐,教与学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本文对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兴趣,挖掘歌曲内涵,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分析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巧用流行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丰富音乐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最终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8.
李阳雷 《文教资料》2010,(13):111-112
约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太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其实流行音乐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同样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与其一味否定,不如因势利导,只要处理好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的关系,就可以让流行音乐有效地为音乐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繁育 《考试周刊》2014,(38):178-178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例,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一是音乐教师热衷教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变更,19世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而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对中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那首《中国人》来说吧,这首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结,抒发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所以,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流行音乐能培养出多元的学生,多元的学生成长后能创作出更多元健康的流行音乐.学生热爱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作能力.如何融合流行音乐生成课堂可采用:融会贯通,让多元拓展的流行音乐丰富课堂;触类旁通,让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发展课堂;理性选择,让蕴涵悠远的流行音乐升华课堂;合理引导,让正面适宜的流行音乐完善课堂.这样,学生便会在健康的流行音乐伴随中幸福成长. 在现今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里,校园生活不再能独善其身.各类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已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加上社会媒体强大宣传力的影响,小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已是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再加上学生自身对美与丑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对自己所处的年龄段适合欣赏什么样的音乐亦无清晰定位,所以在各种音乐信息的潜移默化下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们音乐教师是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是探赜索隐、有的放矢?笔者有一丝浅识见解.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将其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往往存在局限性,只是教授一些课本上规定的知识或曲目。但是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往往不受学生的喜爱,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流行音乐比较偏爱。在这种趋势下,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流行音乐的引入。学习音乐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学习课本的音乐知识,还要与时代接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因为音乐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欣赏,而不只是孤芳自赏。所以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应该引入流行音乐,以此来促进音乐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出台以前,流行音乐是被高中音乐教学拒之门外的,高中音乐课本中几乎看不到流行音乐的踪影。现在虽然得以进入课堂,但也是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而“精挑细选”出的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也早已“过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音乐还是学校教育的“禁区”。而在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高中生却强烈地希望在课堂上欣赏到更多的流行音乐作品,而且表达出进一步探求相关知识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现象:现象一,“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在小学高年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二,“音乐教师把古典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却喜欢流行音乐”。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现象却更加突出。如:低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形式新颖、活泼,课件、磁带等配套都很齐全,而现在的高年级教材内容和配套的相关资料都很落伍,不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职音乐教学工作。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喜欢流行音乐排斥民俗音乐、音乐鉴赏能力较低的情况。如何改变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程的现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学地位不断提高。高中音乐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流行音乐是高中学生热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中,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有利于丰富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欣赏兴趣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田丽萍 《成才之路》2013,(15):61-61
现代的中学生,都是"90后"的新新派,绝大多数人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爱上音乐课,但不太喜欢学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因此,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流行音乐,要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充分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爱唱通俗歌曲,对演唱会追星活动趋之若鹜。他们喜爱"超女快男",模仿流行的演唱范儿,喜爱社会音乐活动,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欣赏经典音乐名作。音乐文化的快餐消费正阻碍着中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发展。中学音乐教师要找到教学突破点,将经典高雅的音乐作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快速扭转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而不去盲从,使流行音乐为我所用。要努力探索,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健康的流行音乐的桥梁:一是以音乐剧为综合载体,让学生感受优秀的流行音乐;二是教唱经典流行歌曲,激发学生歌唱热情;三是提出音乐命题,向学生寻求答案;四是利用流行音乐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诠释;五是鉴赏优秀音乐剧,打造个性精品音乐课堂;六是实践创作,拥有自信和成功。  相似文献   

20.
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中学生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导入流行音乐价值相对高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技巧,提高欣赏音乐的品位,激发学生了解严肃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学习的视野,已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