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教育。高职院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摆正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课程的开设;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常被学生忽视,教学成效不显著,在倡导并推行赏识教育之后,学生人文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从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几个方面论述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赏识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文及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厘清了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术语基本内涵之后,我们发现,人文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科学不仅是一门博大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精神体系和价值体系,比起自然科学体系来,人文科学知识则更容易直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而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特征是完满人格的培养;我们还必须关注人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针对教育对象与教育现状,探究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味,以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就是说, "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比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易于学生接受,有更为广泛的、情感丰富的内容。一位没有人文精神自觉意识的人,即便满腹经纶也只是个知识的储存者,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从儿童时期抓起,教育他们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学会人际交往、团结协作、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为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创新人才起支撑作用,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人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确立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并举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要开好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学科教学应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教师自身也要提高人文素养的修养。  相似文献   

8.
当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人文教育欠缺的工科院校,除了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这对社会进步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剖析目前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侯清娜 《考试周刊》2013,(15):152-153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单一、重复率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本土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还能弘扬和传播地方历史文化,发挥爱乡、爱国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凡权 《考试周刊》2013,(98):11-1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教材大多是由充满人文气氛的篇章组成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经典文章的人文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如此,教育教学才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高美萍 《考试周刊》2014,(26):168-169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除具备人文教育的普遍意义外,还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克服高职教育中的功利倾向,有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缺失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应采取相应对策,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科学,同时注意营造出有良好人文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与整合,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部。以目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形而言,素质教育的重点,便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与贯彻。通过文献及案例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目标及其载体创新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达致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大功能目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了结构设计,概括列举了通识类载体、传播类载体和实践类载体等三类载体的具体创新形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理念设计及其依托"五全"育人、人文讲堂、竞技赛场、户外素质拓展基地、节庆习俗体系、精品社团活动等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开展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为培养这种素质所设置的学科与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强调实操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教育和艺术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不断丰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闫李刚 《新疆教育》2012,(16):240-240
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挖掘人文内涵,在实验探究、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这是知、情、意并重的教育,就是以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为主导,把物理教学的各个要素组合起来,使人文教育有机融入到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已放在教育的首位,人文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如何实现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的联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在学科教学中应当注重与人文素质教育,因而,对探索新途径以实现学科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的结合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教育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可能从根本上解放、发展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因此,普通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文章从教师、教学以及校风建设等方面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提高人文素养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本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对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