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体育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一研究提高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建设,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国际间体育学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社区体育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无序到规则化,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暴力到文明,从身体锻炼到身心娱乐,从社会自发组织到政府参与管理的发展过程。在农业社会,英国各种体育活动处于自发的发展状态且受宗教约束,到19世纪中后期,政府介入控制,社区体育成为公共服务业。战后到20世纪中,社区体育活动成为英国人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到70年代中,受传统民主思想的影响,提供体育活动成为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体育活动发展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政府对社区体育的管理更为科学化,而近10年来,社区体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体育参与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思考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有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就象3次巨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推动中国体育事业滚滚向前,回顾和研究这3次改革措施与发展战略出台的背景与过程,总结有经验教训,对制定与实施我国21世纪体育改革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与价值,20世纪以来体育发展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并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化,21世纪的中国体育事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亚运会和奥运会主题歌探析中国时代精神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铿锵激昂的《亚洲雄风》与空灵娴静的《我和你》的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分别是对中华民族20世纪“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和21世纪“追求和谐”的时代主题的真实写照。中国文化追求“刚柔相济”的特色决定了当代中国精神是在“追求和谐”的同时,继续坚持“自强不息”,这给中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以新的启示:顺应社会大环境只是重心的偏移,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5.
论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世纪转换中国的现实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与人的异化的矛盾;世纪转换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对新的价值体系的追求,因此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 应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2l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普通高校体育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大环境相适应,以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任何时期教育方面的改革都涉及到课程领域,只有课程领域进行变革,才能真正触及到改革的核心,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剖析中日两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代发展轨迹,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在两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日本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我国90年代后期进入小康发展阶段,两国分别提出了“生涯体育”和基于终身体育思想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前十年北京市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前10年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提出了培养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有: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学分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扩大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文献法,分析和探究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对城市社会体育的影响。阐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城市社会体育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相应地由“单位体育”转变为“社区体育”;并对这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会体育的特征以及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做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快乐体育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已历经30余年发展历程,围绕此议题的各种探讨在开拓视点与推进理论建设的同时也遗留了诸多问题。文章立足学理反思视角对快乐体育研究存在的若干基本问题展开回溯性反思,以澄清相关概念、修正认知误区、指明未来方向。研究认为:(1)快乐体育来源的多元认知遮蔽了其自身的问题导向,应基于体育学习心理视角重探其立论之本;(2)快乐体育异化认知存在众多含混之处,同时以异化形容快乐体育发展状态值得商榷;(3)快乐体育的内容框架包含中国式快乐体育思维理念,其在路线上呈现独特的发展轨迹,但在内涵上与日本快乐体育论多有混淆;(4)快乐体育实践困境内因在于认知错位及中外教学观念分歧,其未来发展路径应基于运动乐趣观念予以重塑。  相似文献   

11.
体格─人格─国格──20世纪中国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是从19世纪后期逐渐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则是现代体育在中国曲折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现代体育的传入和在中国兴起恰好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时期,因而它不得不承载民族寄寓它的巨大期望。对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复杂而曲折的追求,就是这种时代承载的具体表现。20世纪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有其复杂的变迁过程,这种变迁与中国社会变化有着互动的关系。当前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社会进步与人类的休闲体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认识20世纪社会发展与体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随着20世纪的社会进步,人类的余暇生活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人类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变化具体反映在如下3个方面:1)随着人类余暇时间的增多和滥用,使进行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2)人类余暇生活中运动缺乏所造成的身心疾病,使休闲体育活动在人类余暇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3)迅速老化的人口迫切需要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社区体育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发展。学习国外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构建终身体育体系,对于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运动训练学著作进行考察,力图从知识谱系的视角对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起源问题做出新的探研。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田径、拳击和皮划艇是当时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项目;2)在19世纪中后期,运动训练理论学者普遍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由此确立了运动训练学与医学密切的先天联系;3)研究者在19世纪中后期普遍将饮食、沐浴、睡眠、空气和着装视为运动训练的重要构成要素;4)英国在19世纪后半段始终占据着世界运动训练研究水平的制高点,至20世纪初逐渐被美国所赶超;5)20世纪头20年是运动训练理论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时的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已具雏形,研究者以具有丰富训练和参赛经验的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为主;6)运动训练学在20世纪中叶已初步构成了一套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延续至今。从知识体系演进的角度看,将哈雷的《训练学》视为运动训练学的形成标志是一种恰当的选择。有益于明确运动训练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休闲体育:社会文明语境下的人类和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释了休闲体育在人类和谐中的多元化功能。分析表明,休闲体育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人类和谐文明与进步促进了休闲体育的不断发展,并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连理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体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的中国经济已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已提出了“三集中”模式和“中心村”模式;农村体育工作也向社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发展农村体育,必须以经济为依托,建立农村体育实体,转轨后采用集聚吸纳的方式,投资体育实体,实现双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将成为未来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竞技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技体育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产生着全面、深刻的影响。竞技体育的价值和目标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给予分析和研究,阐明了竞技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亚男子篮球球员“归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出现的历史背景、积极作用以及给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带来的有益启示。作为体育社会流动的一种崭新形式,"归化"球员在西亚男子篮球项目的出现离不开该地区的石油经济基础,但西亚男子篮球"归化"球员更折射出了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自身改良的积极姿态,凸显了竞技体育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NBA文化在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