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广泛应用在上层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无论是在人际交流、欢歌宴飨,还是在宗庙祭祀、外交礼仪、甚至在战场杀伐间,都能听到诗的唱和应答.本文试对春秋时期赋诗的方式、作用做出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诗篇,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事件和作。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而后来居上的古(小篆)毛诗又何以言外呢!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既要珍惜传统,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春秋》治狱是董仲舒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他《春秋公羊》学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治狱的最高原则就是“原其志”,即以主观动机为判定罪行的根据。董仲舒对具体案例的判决,却体现了温和与宽容的精神。“原心定罪”很快就成为西汉司法实践的原则,形成了以《春秋公羊传》断狱的风气,在涉及重大政治案件时,其决断具有相当的严酷性,在君主专制时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春秋》决狱是汉代时出现的一种特殊审判现象,它是礼法结合早期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了礼法结合早期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版本学、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库全书提要·吴越春秋》作一全面的解题,指出清人为避清圣祖玄烨的名讳而改作者赵晔为赵煜,并揭示出收入四库的本子和四库馆臣据以撰写《提要》的"纪昀家藏本"并非同一个本子,从而使学界对于《吴越春秋》一书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两汉是经学的昌明时代,就儒家经传的诠释而言,因五经立于学官而出现所谓今古文与师法家法之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注特有的灾异说经与注重章句训诂的解经特色。而两汉《谷梁经传》诠释,既凸显了这两大特色,又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春秋》学特有的"日、月、时"例发微与浓重的伦理、礼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京剧《三国志》与清宫大戏《鼎峙春秋》的关系,历来说法不同:一说由《鼎峙春秋》改编而来;一说据《三国演义》改编并参照了《鼎峙春秋》;一说改编自《三国演义》,与《鼎峙春秋》无关。详细对比卢胜奎所编诸剧与《鼎峙春秋》的文本,可以发现京剧《三国志》除了体制与《鼎峙春秋》基本相同均为连台本外,其内容基本依据《三国演义》改编,其唱词与楚曲《祭风台》多处相同,实与《鼎峙春秋》不存在承袭关系。以《投刘表》为例,其角色设置、故事演进、针线疏密、场面冷热、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均与《鼎峙春秋》不同,体现了民间与宫廷、小传统与大传统的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小楼春秋》中,克里斯·威尔一方面用他一贯鲜明的色彩和现实主义的风格,细腻地刻画出芝加哥一幢老居民楼里的三家住户孤独的生活,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该作品形式新颖,与一般装订成册的书籍不同,它是一个包括海报、报纸、翻页书、小册子等在内的14种不同装订格式的盒子,读者可以随意翻看,没有固定的阅读顺序,随着阅读的展开,读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故事重构中去。  相似文献   

9.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以之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由于信天游产生的时代不晚于《诗经》时代,加之上下两句为一段(章)的结构格式与“起兴”表现手法带有原始性,所以信天游“兴”与《诗经》“兴”具有可比性。从信天游“兴”透视《诗经》“兴”,可知《诗经》“兴”于义无取,只借物以起兴。《诗经》“兴”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已尽而意有余”是《诗经》“兴”又一历史层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韩厥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其生活年代正是晋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但韩厥于兼并动荡的岁月独能以清醒深远的见识,正直无私的人格和稳健谨慎的作风,为晋国的稳定和强大作出贡献,且保全了自己,成为春秋中期晋国少有的善始善终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代,农业经营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式转变;形成了"月令"管理模式和个体家庭经营制,并产生了动植物资源保护思想;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三才"理论也形成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农业经营管理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变革期,以地缘关系作为纽带的郡县制,为推动封建制的产生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秦国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开创的郡县制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谥法制度大为流行。其与这一时期人物品评活动的兴盛有密切关系。春秋谥法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品评方式。谥号是对人的一生进行盖棺论定的总结性评价。谥法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死者的禁忌;二是祖先崇拜和祖先祭祀。谥法在西周已经产生。周公制礼作乐应当已包括制谥,但周公制谥只涉及美谥。成熟的谥法制度的确立应该是在厉王之后。谥法制度由周公首创,经过从“美谥”到“恶谥”的发展,最终经受住政治权力的影响而被推行,在春秋时期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词体生成的诗源说和乐源说都有偏颇。从四、五、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的发展可看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词主要是在音乐的带动和诗乐结合传统的滚动发展以及文人歌妓联手催生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商周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由众多的族氏构成,族氏的联合与联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相互联姻、军事联盟、政治联合三种形式。其中政治联合是构成族氏外部关系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商、周王族与各同姓及异姓族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合。重视和研究这些形式和类型不同的族氏联合与联盟,对于深入认识商周时代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