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借平息宦官之乱的机会,带兵入朝,并乘机废了汉少帝,另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强取豪夺,残害忠良。朝中之人,敢怒而不敢言。当时任骁骑校尉的曹操自告奋勇,谋刺董卓未遂,逃出京城,随即联络各镇诸侯,共谋讨伐董卓。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也追随北平太守公孙瓒来到讨董大军之中。联军以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孙权之父)为前锋,董卓则派出大将华雄迎战。由于联军内部不和,各怀异志,连战皆致,大将鲍忠被华雄斩于马下,孙坚也吃了败仗,连头巾都落到了华雄手中。联军锐气顿时大受挫折。  相似文献   

2.
关羽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日:"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语言空白 ,是指在不影响主题明确、形象完整的前提下 ,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 ,来激发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让读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作者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善战 ,身为小小马刀手的关羽上前请战 ,曹操命人温酒与其饯行。关羽道 :“酒且斟 ,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片刻便催马而回 ,将华雄首级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在这段描写中 ,作者只字不提关羽是如何轻斩华雄首级的 ,出现语言空白。这种模糊、不确定的表达 ,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语言空白,是指在不影响主题明确、形象完整的前提下.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像.让读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作者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善战。身为小小马刀手的关羽上前请战。曹操命人温酒与其饯行。关羽道:“酒且斟,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片刻便催马而回,将华雄首级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在这段描写中,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关羽的武艺绝伦。但据《吴书》记载,华雄死于孙坚之手,并非关羽所杀。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对历史原型进行了移花接木、虚构包装。也许你会疑惑:这不是与写作要求真实相悖了吗?是的,文贵求真,但“真”的要义是指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段,旨在突出关羽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但作者却大写华雄之威,写激战时关外鼓声、喊声、帐中众诸侯的失惊之态,写关羽并未从正面着~笔,然关羽之声威、雄姿。气势卓然呈现于读者眼前。这就是“空笔”产生的艺术效果。所谓“空笔”,又叫“艺术空间”,就是作者有意对某些内容少写成不写,即故意留厂“空白”,以激发、诱导欣赏者的联想或想象一让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者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笔虽未到而意却无穷,给读者留下大片回味和思考的空间,“空笔”技巧,有如此巨大魁力,怎样设…  相似文献   

7.
“斩”华雄     
话说三国时期,地球人都知道,是关羽斩的华雄,但是这其中另有内幕。一天,曹操刚进大堂,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有一位士兵连滚带爬地进来报告……曹操立即派出四员大将出城迎战,可没到3分钟,四员大将都陆续被用担架抬了回来。原来……曹操立即派出两大虎将张飞和关羽。关羽听闻此事,让张飞吃了1000粒黄豆,喝了10杯冰水,只听张飞的身后“噗———”的一声巨响,一下子放出了一股臭气。关羽将此臭气装入电动青龙偃月刀的吸管中,戴上防毒面具,骑上赤兔马,就飞奔出城了。华雄见关羽出来了,也没把他放在眼里,故技重施。可关羽戴…  相似文献   

8.
犬牙交错的汉末军阀混战汉末以至三国的纷争,董卓确实是一个罪魁祸首,而究其开始,则在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东方州郡的起兵讨伐董卓。讨卓之役,未尝不是一次正义的军事行动。不过,讨卓的联军,是临时拚凑而成的,各部队的头领,也都是些军阀。虽奉赫赫有名的士族豪强袁绍为盟主,但终是军令不一,各怀异志。初平元年二月,董卓陈兵洛阳,以抗拒东方联军。袁绍等惧卓兵强,莫敢先进。算来只有一个曹操为联军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演义。关于它的真实性问题,聚讼纷纭,其中关羽这个艺术形象,虽妇孺皆知却争论不少。如近人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就讥“温酒斩华雄”是牵强附会;蒋瑞藻的《小说考证拾遗》也笑“古城会斩蔡阳”是无稽试断;清代张学成《雨辰札记》甚至指责:“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考往往为所惑乱。”这些非议的共同点就是指责《三国演义》歪曲了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日非;何进欲诛宦竖,密召诸侯进京,董卓接诏即统大军进犯京师;宦官诛杀何进,造成宫中大乱,董卓乘乱控制了朝廷,妄行废立,激起公愤;曹操发矫诏,召集十八镇诸侯共讨董卓;各镇诸侯自相吞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诏命征伐诸侯,先后破吕布、除袁术、灭袁绍、收降刘琮;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而导致三国历史形成。章论述了三国历史的形成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温酒斩华雄"一回为例论述小说,既写了战争,又突出了人物性格,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关羽这个超群绝伦的古代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我国传统文学名著,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推荐的课外文学读物。其中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自问世以来,它以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影响着后代的文学艺术。从中学生写作角度说,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值得汲取的营养。衬托衬托也叫烘托,是一种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表现手法。又分正衬、反衬和环境烘托三种。正衬,即正面衬托。为了表现甲事物的好或强,用同样好或强的乙事物来衬托。如第五回,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汜水关前,董卓手下大将华…  相似文献   

13.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相似文献   

14.
侧面烘托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在《三国演义》中被运用得尤其出神入化,这里仅以小说中对关羽、张飞的描写略作分析。关羽、张飞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便已做了介绍,但这仅算是亮了相而已,人物还不算真正出场。关羽的真正出场应该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  相似文献   

15.
【技法指津】虚写与实写是人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能引人生发联想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性文字。虚并非虚无飘渺,而要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将生活的场景原样照搬,而是艺术再造的实。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认为: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说写诗作文需要虚实结合。请看《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段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16.
关羽降曹,虽受赏识和厚遇,但仍难忘桃园兄弟结义主臣之情。在杀颜良、文丑立下战功报答曹操之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单骑匹马,保护二位夫人,辗转千里北上寻找刘备,一路上过东岭斩孔秀,过洛阳斩孟阳、韩福,过沂水关斩卞喜,过荥阳斩王植,过滑州黄河渡口斩秦琪,历尽艰辛,终于在古城先后与张飞、刘备相聚。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自从杜康糊里糊涂地把醋弄成了一种叫“酒”的液体后,酒便成了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宝贝。庆典时少不了它,祭祀时不能没有它,大军远征,犯人起解,两国谈判,皇帝祭天,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古人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人生三大快事都得痛饮一番。就连古时行刑之前,也要让死囚喝上一碗“断头酒”。王右军醉书《兰亭序》;李青莲斗酒诗百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白娘子酒后现原形……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几乎没有一处不与酒有关。酒,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绵绵流淌,生生不息。酒是一种奇妙的液体,它可以壮胆。武松景阳冈痛饮十八碗,…  相似文献   

18.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20.
1.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在年龄上关羽要比刘备大.   2.温酒斩华雄:其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国演义》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位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