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读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非常有必要。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认真观察题目中的符号,理清题目含义和逻辑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指导学生自编题目,以巩固某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编题常有下面的三种方法。1-根据图示编题。一般地,教师提供线段图或情景图,图上标明一些数据,学生根据图提供的信息,编制题目。例如,看下面的线段图编题:这题对初学加法应用题的学生较适宜,他们不难编出“小朋友种树,河边有8人,山坡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之类的题。如果去掉图中的“?”及线段下方的线,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编出不同的题目。如“河边有8人,山坡有9人,山坡上的人比河边的多几分之几”等题。2-根据题的结论要求编题…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高考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很多好题,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好题,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高考的数学试题,难度趋于平稳,中等及偏下的题目占大多数,很多题目都是学生平时遇到的常规题,但其中不乏有好题、亮题,比如理  相似文献   

4.
十几减8这节课要完成教科书第3—4页例1—例4和例4下面的“做一做”,以及《课堂练习》第5页练习二的第1、2题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要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初步的推理能力也应得到提高。因此,课前,教师要准备好复习用的口算卡片,有11个白茶杯的绒板图;学生则准备好例2用的13个圆片,15个方块。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从题目入手来阅读,可以纵观文章的全局。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养成解题、析题的习惯。教师可通过妙解题目关键词、揣摩题目修饰语、拓展题目外延等,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相似文献   

6.
1 改变学习方法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题型、解题方法的改变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一题多变,对问题的分类、发散、变化、引申等,对问题内涵与外延关系上的研究.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容易而且有意思的题目导入,先让学生对题目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进入教学中,才会对问题进行自觉的探究.在课后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方法,把难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题目,这样学生首先就没有了畏惧心理,也就对该题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自觉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理解和掌握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对一些题目进行转换、变化、重组,得到新的问题,并且尽可能跟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首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增加记忆和理解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解答计算“0.85与3/4的差再除以1/10商是多少”这一类文字式题时,往往错误地解答为:0.85-3/4+1/10。据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结构,抓住重点,正确解答文字式题。例1.0.85与3/4的差,再除以1/10,商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减,除两级运算的题目,究竟是先算减还是先算除则是该题的难点,通过分析题目结构可以得出:差+1/10=商,这样就抓住了重点,先算差,后算商。  相似文献   

8.
一、揭题引趣,提示学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离不开审题,弄明白题意,文章的脉络也大致清楚了。当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总会围绕课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学习此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辅导学生平面几何总复习时,把一些互有关联的几何题目放在一起,作为例题或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证几何题的能力很有好处。下面,我举一组互有关联的几何题,这些题目中,有两个题(第一题和第七题)是全国统编教材上的习题,从课本的选题目的看,第一题(初中数学课本第四册复习题七第12题)是作为巩固所学定理的基本习题,第七题(复习题七第23题)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定理进行证题的能力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其余各题是在这两题的基础上经过类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条件型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完整 1.增加条件.有部分学生在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时.总是拿到数字就加、减、乘或除,很少有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教材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较多的题组练习,最常见的有口算题组、计算题组、应用题组等,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题组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忽视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既没有达到题组练习应有的功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选取以下几则案例谈谈对题组教学的思考。一、探索题组中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新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由于识字量少,做作业和考试时,都是由教师或家长读题讲解。到了二年级,放手由学生自己读题时,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差距很明显。有的学生读题磕磕巴巴,一道题里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字,根本连题目都读不通顺,何谈理解题意?有的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怎能不出错误?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题,根本不看题目要求,岂不知此一题非彼一题,岂能这样迁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作业的布置与质量问题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事情。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对作业的评价管理有所欠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属于"一刀切""拿来主义",针对性不足,多而杂。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热情呢?首先,学生的作业应该"少而精"。在布置作业前,教师需要研究每一道题背后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思考每一道题的设计意图,删减重复的题目,提炼或改编有针对性的题目。  相似文献   

14.
一题多证,一题多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一道几何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可以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熟悉多个定理,同时可以开拓其思路,增强其解题的信心.如果将一道题中的部分条件弱化,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推导相同或类似的结论,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证明的思路,而且让学生从中得出较为一般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中,有一道利用平行线求线段比的题目,它就是可一题多证,将条件弱化也可得出类似结论的典型题目.已知:在△ABC中,AB=AC,AD⊥BC于点D,F为AD的中点,CF的延长线交AB于…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理科学生的重头戏是理科综合,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答三百分的题,好学生能得二百七八十分,差的只能得一百三四十分,这一科就把差距拉开了,所以,教师很有必要跟学生好好讲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成绩。一、三步走考试时做题要分三步走。第一遍,先做一看就会,最基本的题目,整套试卷下来,怎么也有一半的基础题,可得一百五十分。第二遍,再做会做,但计算复杂,或题目很长,不愿意做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一般能占八十分。第  相似文献   

16.
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有三种:一是教师命题,二是教师指定范围,学生定题,三是学生自由命题。教师命题是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它要求统一,便于指导,但题目容易出得不切合学生的实际,而且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定出的题目作文,不得稍有改变,思想往往受到束缚。老师指定范围,学生定题,是近年来使用得较多的一种命题方式,一般采用老师出宽题,学生定窄题的办法,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选材定题,有一定的自由。但也不可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知识本身抽象性,学生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但学生如何对待错误则是教师需要关注与引导的。如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思考错误原因,根据参考答案改正就算完事,或置之不理,于是碰到同一题目或类似题目时,仍旧出错;有的同学则是重做错题,没有深入研究错因,没有找出预防对策,等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认识到错误资源存在的必然性,还需要探索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说错、纠错、思错,让错也成美。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本文以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②第120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2题(同一类型的题目,共出现3次,见第94页第5题,第106页第2题)为例,谈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号的妙用     
最近,我听了两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他们在课堂练习中,都巧妙的运用了学生的学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位是二年级教师,她的“对学号口答”的练习形式别具一格。方法是:教师出示口答题(卡片示题、口述习题),如果该题的得数与某个学生的学号相同,此题就由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不需学生举手和教师点名。例如:教师用卡片出示式题“27+9”,则36号学生站起来回答“27加9等于36”;出示“90-78+4”,则16号学生站起来口答“90减去78再加上4,和是16”;若题目是3×5=?,则由15号学生回答“3乘以5等于15",……。如果某道题的得数超过全班学生数,即无任何一个学号与此题的得数相合,此题就由  相似文献   

20.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2.使学生能正确、比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3.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用加法计算十几减9的加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目标验测(约4分钟)1.看卡片说得数。9+29+79+59+89+69+42.填空。(1)9+()=119+()=149+()=15(2)9+()=179+()=129+()=13第1、2题同步进行。第一题教师出卡片,学生口答得数。第2题分别出示两块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