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660万,对即将面临毕业和正在积极求职的毕业生而言,“十二五”期间,国家的政策有哪些新调整?透露着怎样的信息?实现就业,着力点在哪里?无疑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本刊就2011年就业相关政策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又到毕业求职季,2011年有66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再加上历届没找到工作的约150万,就业市场上供求失衡,总体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近年来,在大学生求职季以及职场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学历倒挂"、"用工荒"、"考霸"、"考碗族"、"面霸"、"职场木乃伊"等,这些名词反映了毕业生在求职路中走过的艰辛,也昭示了新的毕业生将要走过的路。作为面临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会有怎样的求职困惑,又将要如何调整自己去有效面对?这是每个学生的疑问,也是家长们、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学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届大四同学又将面临求职择业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应届毕业生应如何面对就业呢?笔者以为,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是就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一、把握“就业行情” 所谓“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行情”。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人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自主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就业”,不是想到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70%左右(当年9月份统计数字),这就意味着每年还有近60万毕业生未能在当年就业,而他们必将会加入下一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中参与竞争,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38万人,加上去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估计将会接近4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大学生就业是不是又将是一个严酷的“冬天”呢?2003年由于遭遇“非典”的影响,高校首次扩招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求职一度陷入困境。大学生就业难的…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东台市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某工业专科学校的17名东台籍应届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无一例外地全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双选”协议,并当场办理了签证手续。而不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却求职无门。原来,这所专科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开设了择业技巧培训课,是择业教育让毕业生们轻而易举地“推销”了自己,如愿以偿。择业和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对莘莘学子来说,成功地择业就业,是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制造美好生活的关键一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当前的就业态势,各类人才的需求变化,毕业生的求职心态、自我包装、面试技巧、职业规…  相似文献   

6.
又近6月,2001年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即将告别自己的校园生涯步入社会。面对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每一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7.
李璞璞 《大学生》2013,(15):94-95
面对“最难就业季”,不仅许多普通院校毕业生求职不顺,一些手持“王牌简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是饭碗难求。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李璞磷,就是其中一员。曾在英特尔和宝马公司有过实习经历的李璞磷,连连求职碰壁,却没有过度沮丧。相反,她将一次次失败的经历在博客上连载,深入剖析原因,理性分析当下职场现状,文字生动幽默,这组博文更成为她求职的敲门砖,各门户网站竞相邀请她做节目,据说她本人日前已被深圳某公司录取。  相似文献   

8.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据媒体调查显示,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3月3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正>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了解大学生的求职行为特点,探究影响学生求职的因素。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行为的研究,不管对人力资源还是对于学校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求职行为是成功就业的前提。求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历程,有效的求职行为能够缩短痛苦的时间,增强应届毕业生对社会、即将面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求职,没辙,迫于就业的压力,而且毕竟自己是应届毕业生嘛.论经验呢,每个毕业生都是一张白纸,论学历,本科生都搓堆儿,可能唯一可以占的优势自己是北京人,相比之下可能得到面试的机率会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层出不穷的招聘会,数不清份数的应聘书,每年到了应届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就业市场上的纷乱都会显得格外突出。今年的就业形势相较于之前的若干年,更显得让人不安。应届毕业生们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需要新员工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为此分析了北京一个公司的用人观念,希望能够给求职的毕业生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某高校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有的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竟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2目)。当前已进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高峰期,在很多人才交流会上,几名甚至几十名大学生竞争一个很不起眼的职位是经常的事。为了增加竞争力,一些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零工资就业”,不惜“牺牲”原应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再要求用人单位尽他们应尽的义务——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智联招聘网开展的“2006大学生就业调查”的报告显示,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高,毕业生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在许多人感慨就业难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中的“不就业”一族却在悄然增多。这部分人不就业的原因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自己主动放弃了毕业分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网络求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在网络求职中也有策略,更有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对初次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前对自己要有正确定位,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如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金要求、生活待遇等,然后准备好电子版求职信、中英文简历,到163、263、新浪等网站注册个免费电子邮箱,就可以到网吧、电子阅览室上网求职了.……  相似文献   

15.
杨巍  葳蔓  智飞 《职业技术》2006,(9):4-13
最新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城镇预计需要安排就业总量2500万人,预计新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怎样认识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形势,怎样求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怎样调整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怎样把握求职的机遇和技巧,现实地摆在了413万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面前。为此,本刊根据相关报道隆重地推出了这组策划,愿能给求职中的你、我、他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曹立群 《考试周刊》2014,(94):157-158
2014年有着"更难就业年"之称,相较于"史上最难就业年"——2013年的699万毕业生,2014年全国的应届毕业生多达727万人。面对严峻的求职择业形势,上海政法学院的毕业生们应该清醒认识自己所面临的现状,调整心态,学习求职礼仪和技巧,为自己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才市值倒挂”原因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近来,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比职业学校毕业生求职还难的现象。有的大学毕业生多次求职失败后,为早日就业,又回过头来到技工学校去学习技能;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用高于招聘博士生的待遇招聘技术工人的“怪事”。曾几何时,大学文凭曾是求职者在人才市场讨价还价最主要的筹码,“大本”以上毕业曾是用人单位的首选。那么,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所谓“人才市值倒挂”的怪现象呢?难道现在的“大本”毕业生的素质和使用价值就真的不如职业学校毕业生了吗?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实习预就业”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做好“实习预就业”教学工作,需要参与各方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加强管理,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7-17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面向2006届应届毕业生的九场大型招聘会于近日正式收锣。在招聘会最后一天,做为压轴的“师范类”和“医药类”招聘会共吸引2万多人来赶场,外省大学生占了绝大多数。据举办方估计,在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接近10万外省高校毕业生南下广东求职,与广东的20余万毕业生同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20.
《当代职校生》2013,(1):34-37
都说就业难,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没法成功就业呢?看看这份“毕业生职前调查大行动”的调研,它揭露了毕业生普遍遭遇的求职困惑,希望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你提供一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