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或由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由于市场短缺引发盗版和换版损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从全社的情况出发,把图书重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全局的、整体的视角构建图书的重印体系.才有可能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最大可能地维护图书供求的平衡,才有可能合理控制成本。图书重印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协调、合作互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运作模式来规范各部门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1995年4月,A出版社与作者M签订了《普希金诗选》一书的图书出版合同.合同规定,作者授权出版社在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图书形式为其出版《普希金诗歌精选》(暂名)作品文本的专有使用权.合同有效期内,出版社享有以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的专有使用权.付酬方式和标准:按国家稿费标准.新译诗歌每10行18元,旧译诗歌每10行12元.印数稿酬按国家标准.作品首次出版十年内,出版社可以自行决定重印.首次出版十年后,出版社重印应当事先通知作者.重印和再版后出版社应按上述约定向甲方支付报酬.合同还对作品的内容、篇幅、体例、图表、附录做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重印的基本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者由于市场短缺引发盗版和换版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年底,出版社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来年的出版计划。翌年的工作有什么亮点,在什么时间节点上有什么重点图书出版,全年要出版多少品种,甚至预计明年能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全都取决于这个年度出版计划。年度出版计划包括重印的图书品种,但最主要的内容是确定新版图书的品种。受到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单种图书的销售量正逐年下降,各家出版社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出书品种,才能完成全年的销  相似文献   

5.
图书的重印和再版对出版社来说至关重要。重印率是衡量出版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志。当前出版业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提高图书的重印率是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印率高才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图书不断重印,说明图书选题对路,能满...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在排版体系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方式,大大加快了图书出版速度,图书出版已经形成品种多、数量少、周期短的局面.此时,不少出版社的校对工作成为了制约图书出版的"瓶颈",特别是每年订货会前突击"抢书"的模式,更是给原本校对人员就不多的出版社带来了严重的校对压力.  相似文献   

7.
去年图书出版总数上升到13.8万种,印数达到73亿册。图书中内容质量平庸、重复出版和编校差错等问题,还比较普遍。然而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去年重印书继续增长,它与新书出版的比率也在增大,大致重印率为46%。这说明图书出版的文化积累价值在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图书出版已经出现一大批精品,引人注目。应该说,出版精品图书已是相当多数出版社的出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出版社从实施精品图书出版战略中,团结与壮大了作者队伍,锻炼并造就了一批编辑、出版人才,从而取得两个效益的丰收。最终必然是出版社的社会形象与读者信誉得到提高。出版社的信誉与形象就是从自己出版的图书(尤其是精品图书)中逐步形成并树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具有与一般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性,表现为它具有市场和舆论的双重导向,必须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图书产品在重印中不断增值,产品的设计决定产品价值,出版资源可以再生和共享。  相似文献   

9.
新出比是反映出版社生存方式的指标,也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既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产业的整体状况,也可用来衡量单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它由两个变量即出版图书总数与新出版图书种数导出: 新出比=(新出版图书种数/出版图书总数)×100%由新出比还可以推出重印再版率: 重印再版率=1-新出比新出比值大,表明新出书多,重印再版率低,数量增长特征明显。一般说来,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书品种不断增加是正常的趋势。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作者队伍及潜在读者数量巨大,新书品种总体向上攀升的  相似文献   

10.
图书出版要求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不重视经常地组织重印供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研究解决了。虽然出版社从来没有说过我出版的书初版就要一次满足读者的需要;书店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图书的重印工作没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七八年全年全国重印图书品种来看,这一年全国重印图书为一千五百四十九种(据《全国新书目》统计),其中除了地  相似文献   

11.
叶建 《出版科学》2023,(1):100-10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作为出版业公私合营的样本,逐渐确立将学术图书出版作为主要业务方向。在它出版的学术图书中,历史类学术图书占据颇为重要的位置。随着出版社性质和学术图书需求的变化,三联书店历史类学术图书的出版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1949年至1951年独立出版社自主开展编辑出版业务时期,以重印和增订为主;在1952年至1957年人民出版社“副牌”内设编辑部时期,以增订和新版为主,而且此时新版图书在种类上逐渐超过增订版图书。三联书店出版的这些历史类学术图书在繁荣当时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唯物史观在史学界主导地位的确立方面,有着自身独到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学术图书是众多专业出版社的重要业务板块,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是专业出版社的生存之基。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术图书出版中的工作经验,从出版社和编辑两个层面分析总结了八个要点,有助于出版社全面提升学术图书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资源整合时代的出版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题策划能力是图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图书出版社作为中介性质的企业,其存在价值体现在选题策划之中.图书出版社本身虽然资源不多,但出版社的优势并不在于对出版资源的占有或拥有,而是体现在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对校对认识上的误区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出版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一些出版社没有正确认识校对的性质和作用,导致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5.
魏龙泉 《出版史料》2003,(2):118-121
班坦姆(矮脚鸡Bantam Books)图书公司已从一个很不起眼的纸皮书重印出版社发展成为20世纪美国主要的大出版社之一。出版社的初期成功,主要归功于伊恩·贝蒂·巴兰坦杰出的领导,他的努力使出版社在1945年以后成为最活跃和最成功的出版企业。班坦姆·道布迪·德尔(Bantam Dou-  相似文献   

16.
重印是图书出版经营中的一项业务活动,也是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图书重印决策实际上有两个问题,即什么时候重印(重印时机)及重印印数是多少(重印量)。重印时机把握得好,重印量适中,就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若时机把握不当,重印量过大或过小,就可能造成库存积压或市场断档,都会造成经济损失。在重印决策中,确定重印量最困难,产生的影响最大,决策不当造成的损失也最惨重。笔者在对本社及部分兄弟出版社重印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决策的几大因素及相应措施,旨在引起大家对重印决策的重视。一…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出版图书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科学普及等领域.近年来,我社每年出版初版新书300多种,重印书250种左右,出版有<今日地产>杂志.2007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社成立湖南科学技术电子音像出版社,开展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出版物的出版,我社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出版社)的两个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0年人大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800种(包括重印书),比90年代初翻了两番多;年销售码洋2.5亿元,比90年代初翻了三番多.短短几年时间,人大出版社已由当初单一的图书出版社发展成集图书出版、期刊出版、音像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上级领导的肯定,更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总结人大出版社的成功经验,最近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霁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