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洵通过《六经论》详细阐发了其圣人观。在《六经论》中,苏洵将圣人塑造成为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形象,虽为六经之论,但其所指并不仅限于孔子,还包括很多三代时期的历史人物。苏洵以“情”入手来解释经书的发源情况,通过“权”使人们逐渐地接受礼的教化,最后用“道”来定赏罚。“情”、“权”、“道”三要素的结合构成了苏洵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贾谊论》中表达的"善处穷"思想,主要来自于父亲苏洵的影响和自身的人生经历。尽管苏轼作《贾谊论》时才二十四岁,但其豁达的"善处穷"思想并非纸上谈兵。苏轼一生宦海浮沉的经历处处可见其"善处穷"。  相似文献   

3.
董文颖  蔡强 《语文知识》2005,(11):24-25
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湿润了,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蚁封穴雨蚂蚁聚在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汉代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相似文献   

4.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  相似文献   

5.
王全录 《甘肃教育》2009,(20):42-4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北宋苏洵的《六同论》,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且所论问题不无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钓”趣曾经听张敬义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苏洵有二子苏轼和苏辙,少时贪玩,不喜读书。为此,苏洵软硬兼施,脑筋大伤,而终不得要领。苦思中,得一妙招,每每有好书,不再强逼二子“吞咽”,自己则故意在二子前,躲躲闪闪,觅一角落,极尽“贪婪”之相,大饱“口福”。此招一立,果然见效,二子见其父状,顿时“垂涎”,乃趁其父不备,盗得“美味”,胃口大开中,好一番“狼吞虎咽”。如此,若干回合后,二子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苏洵书房中两条好学的“书虫”。当时听了,自己不禁失笑,苏洵何其之高,乃以自身“暗示”为“饵”,“钓”出了顽劣二子的向书…  相似文献   

7.
《太玄数》中有一段文字论及《太玄》筮法,在易学史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后代学者对这段文字的解释,主要有范望、苏洵、司马光、黄宗義等四家。这四种说法中,司马光完全错误,范望、苏洵的解释也不可取,只有黄宗義的理解符合《太玄》本意。  相似文献   

8.
尚丽艳 《语文天地》2012,(10):40-4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模块所选苏洵的《六国论》,可谓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它完美地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  相似文献   

9.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多老师按照习惯把它的教学功能确定在:1.让学生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2.理清思路,体察苏洵借古讽今的良  相似文献   

10.
翻阅中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在《六国论》这一文言作品选择上只选择了苏洵的,而没有选择苏轼苏辙二人的,根据新课程大纲里提出的中学生培养要求,从写作、思维和品德塑造这几方面总结苏洵《六国论》相较于“二苏”《六国论》的优势,更清晰直观地呈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从哪些方向和角度培养学生,才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认清苏洵的历史局限性还有很有必要的,最好能介绍阅读历代论六国兴亡的文章,给学生以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认清苏洵的历史局限性还有很有必要的,最好能介绍阅读历代论六国兴亡的文章,给学生以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语言是皮肤,需要光洁之美;有人说语言是衣服,更须要干净、利落之美。且看苏洵的《六国论》里的语言——美在气势,美在情景,更美在多变而富有激情。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名学家苏洵针对北宋在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政策这一情况.写下流传千古的《六国论》,借战国时期六围的破灭警示统治阶级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相似文献   

15.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读孔子与孟子。感受迥异。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有弟子三千,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6.
《过秦论》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初期两汉文帝时代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的不朽之作。《六国论》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苏洵的传世佳篇。两篇论著在成文时间上相差1200多年,文章的篇幅长短有别,文章的论点又不尽相同,但就文章的体裁而言,都同属历史评论,意旨都在借古讽今,劝谏当权者,警省世人。  相似文献   

17.
苏洵《六国论》是中学语教材的保留编目,几度修订都没有被换掉。读高中时,除了惦记考试外,语老师讲解的其他深意并不在意。如今人到中年,再读《六国论》,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波澜层迭,运用对比,逐层推进,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说理生动,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子。中国现代文学三巨匠:鲁迅、茅盾、郭沫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005年6月第2版)选人了北宋苏洵的名篇《六国论》一文,课文一处注释存在着一些瑕疵,值得商榷。现酌举一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