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爱情诗中的奇葩,英国男怨诗和中国文人闺怨诗从表面上看,分别表达了男子对女子和女子对男子的怨怒斥责,但相当一部分诗作其深层蕴意则是借男子或女子之口发泄诗人对社会弊端的愤懑,感慨自身坎坷.因而诗中"怨"均有所"托","情"皆有所"寄",不失为中西诗歌比较欣赏的一个可参角度.  相似文献   

2.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3.
中英诗歌中存在许多怨诗,中国怨诗闺怨为首,英国怨诗男怨为主。两种怨诗对比可发现,相同的男性诗人中英诗歌采取不同性别的叙说主体。该文探索中国女怨诗和英国男怨诗背后中英诗人对怨诗叙述主体性别选择之差异的溯源与原因,对于怨诗这种诗体的发展得到认识,以及中西诗歌创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闺怨诗发展到唐代,达到繁荣鼎盛时期。本文从男子作闺音与女诗人主体创作来考察唐代闺怨诗的承传与突破之外,并观照其表现最多的征妇之辞,从中探讨闺怨诗繁荣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7.
葛华仙 《文教资料》2005,(23):133-136
从古代闺怨诗的创作背景及特点来赏读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抒情诗《错误》,品味《错误》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传统的创作技法的运用及朦胧的表意三方面来探讨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试论唐代宫怨诗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评论宫怨诗的文章大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着手来分析宫怨诗.本文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从意象这个角度,归纳唐代宫怨诗的常用意象,并具体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10.
闺怨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虽然没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规模与影响,但却有看丰富的内容,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文中就唐代闺怨诗的概念界定、内容和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及常见意象、特殊类型几方面对近几十年的研究状况略作综述,以推进对唐代闺怨诗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易经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2):150-153
列举并评析了五位学大师对“诗的可泽性”这一问题的观点。接着分析四个失败的译例,说明我国古诗英译的艰巨性。然后、通过对四例我国古诗英泽的典范的赏析,从实践上证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可行性。最后简要总结了译诗的方法和目标、阐述了我们的“诗可译”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英古代爱情诗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英国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诗歌创作往往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而时空的有序性能使诗歌具有一定的语篇衔接功能。文章探讨时空连接手段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阐释时空连接手段对诗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作用,并以此拓展人们欣赏诗歌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中英文古典诗歌中, 诗人们对花的寄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借花抒情言志, 借花设喻, 借花衬托。但中国和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诗人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而英美诗人则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因此, 在这些诗歌中, 他们所体现出的人生观和女性观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自古至今 ,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 ,再经心灵的沉淀 ,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 ,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 ,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 ,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 ,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 ,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 ,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独特的青草主题 :草 ,象征着生命境遇 ;诉说着历史兴亡 ;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17.
晚清著名诗人莫友芝一生创作诗歌千余首,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那就是生日诗。自道光十六年26岁始至咸丰十年50岁止,莫友芝一共写了24首生日诗。其生日诗创作的主题有三:一是抒发事业无成、时不我待的怅惘;二是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和关切之情;三是表现友人间诚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含蓄与奔放:中西言情诗特征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反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言情诗 ,在中西诗歌创作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西言情诗歌在思想艺术上又有着许多相似相异之处 ,比较它们的异同 ,对阅读把握中西诗歌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英思乡诗中的景与情的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以表现、含蓄、微妙为特点,后者则注重再现、奔放与深刻。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英语爱情诗歌中有诸多形象生动的意象,探讨英语爱情诗歌中几种常见的意象,力求为英语爱情诗的学习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