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器物坑,长期被误为祭祀坑。限制了对三星堆文明的深入研究。近来发现了一号坑向外延伸的坑道的作用,彻底否定了祭祀坑说。从而使三星堆三期文化中器物形成的时间向早期推进,延伸出更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温江区鱼凫城应即鱼凫氏族群在约当虞夏之际的早期都邑,是当时成都平原上诸族群聚落分布格局圈中最显著的中心城邑,在宝墩文化后期向三星堆文化发展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居于突出的引领地位。鱼凫王朝的统治时间跨夏代后期和整个商代,直到西周初期。精心保护、梳理和开发以鱼凫文化为代表的本土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温江区域的整体品位,而且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尤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文化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现证明,三星堆遗址有大量的青铜器、有城墙环绕的城市、有大型的祭祀场所,是一个已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比较完备的奴隶制国家,但没有出现成熟的文字。按学术界对于古代文明的界定,三星堆文化已步入了文明的门槛,但处于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古蜀人生活在由他们自身通过实践活动创造的"人"的环境中,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开始了其非自觉的、非独立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广汉地区发现的青铜遗址群,研究表明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既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星堆美术说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结合体。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华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曾在世界引起轰动。大量精美的出土器物,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独特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星堆青铜面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从考古学含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出发,有一定的局限性。尝试运用原始宗教理论分析三星堆面具包含的不同宗教因素,进而指出,以鸟崇拜为特征的自然崇拜在该文化中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兼具自然神与祖先神双重神性的天神崇拜也有一定的萌芽。但是由于自然崇拜的因素过于浓厚,导致三星堆文化社会结构僵化,发展停滞,最终在与同时期其他文明的竞争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随感     
本是一块沉静的土地。沉静得多少年间都没有谁来踏响细碎的石子和摇动的野花。芳草从黎明开始摇起,一直摇到晚上。田间的牛羊永远都是一种态势。而后是田间的稻浪,一波一波地推涌着时间。偶尔,这里那里会飘出一抹炊烟,斜斜地诉说着人类极慢的繁衍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是所有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古蜀曾因为地理的闭塞和缺乏详尽的文字记载,一直被人们视为不与外界相通的蛮荒之地.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繁荣一时的三星堆文化及古蜀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蜀王名号考     
典载蜀史语焉不详,唯蜀王名(含国号)勉强能成序列。这些名号隐含不少古蜀史实,向为学界瞩目。从语言学的角度探求其义,则可考证出"蚕丛"即"贵异","柏濩"即"白盍(氐)","鱼凫"即"鱼巫","杜宇"即"籍田","鳖灵"即"巴虎"等,藉此可钩蜀史、蜀语之沉。  相似文献   

10.
广汉三星堆文明来自中原羌夏文明的携带和传播,由史前氐羌大族有缗·蜀族携带入蜀,出土的近千件器物构成一组庞大的傩祭组器,它们是夏文化中的核心神明祭祀文明。令“岷山羌人”就是正宗的有缗·蜀族即三星堆文明开创者的后裔,他们一直承继着汉民族的先祖文明即羌夏文化。  相似文献   

11.
类似三星堆铜人那样的铸造物,上古就有,从功能方面看,可分为告诫性、纪念性、神秘性几种,三星堆铜人应属后一种。从铜像的“层目”、“圈手”和戴有面具可知,应是实施傩文化法术的工具。傩法主要用来驱鬼祛病,适合当时成都平原洪涝成灾、疫病常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自然对人类文明间的影响与发展、冲突与融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三星堆文明的消失可以从成都平原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演变,远古人们生产生活习性的延续与变化,宗教与民族意识间的冲突等角度进行探究,它们对解开三星堆之困惑,寻找古西蜀缺失的历史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有重要作用。图像中巨手压抑大山,意在对山神既崇又压,软硬兼施;下图代替巨手的牙璋插在山坡处,也发挥压的功能,并非祭祀之意。而象牙的巫术功能,是企图使洪水淹没区干涸。牙璋和象牙,分别是弓鱼族巫师镇山和镇水的法器。三星堆有圈手铜人,金沙遗址、宝鸡茹家庄也有。根据这一手势特征及其他线索推测,殷商中晚期三星堆蜀人开始往成都迁移,以金沙为都城;在西周时被封为渔伯,向渭河南岸迁徙。  相似文献   

14.
有关巴人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巴人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巴人名称来源于鱼的说法是运用民族语言学和民俗学资料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揭示了巴人及巴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文献记载与考古出土文物两方面显示,古蜀族与彝族有亲缘关系,三星堆文明是彝族祖先的一个支系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的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多被学者归入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范畴内。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者间除了存在较多的相似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差别,在目前资料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似乎不宜简单地将两者归并,作为同一类遗存。重庆地区夏商时期的中坝子遗存在继承了一定的本地文化传统外,除了与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文化存在密切交流外,还受到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峡江地区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廊道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始终是畅通的,这也使得这一地区多见有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青铜面具在古蜀神巫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体现了古蜀人虔敬的宗教情感以及对祖先神的崇拜,是古蜀人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完满状态,其狞厉、朴拙、夸张、神秘等多样化的审美特征,是古蜀人朦胧的尚美意识在原始混沌的审美语境中的一次完美显现。  相似文献   

18.
华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华山脚下,谓为华夏民族之根。由于位置与交通的原因,其民俗既有传承,亦有创新。其葬俗的议程及其趋于简化的倾向,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又体现了以生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