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1,(2):18-18
10岁女孩姚启风热爱芭蕾舞,但因家境贫困,没钱上舞蹈班,她便每天在成都大慈寺外的路灯下练舞。她的故事经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提到大慈寺,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去过或是了解它的人并不多,正是带着这种了解家乡变化、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想法,我们来到了大慈寺。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大慈寺的历史和现况。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座北朝南,前为糠市街北口,后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久,规模宏大,文化积  相似文献   

3.
玄奘法师(五九六——六六四)的遗迹和著作在印度极被重视。据南京博物院消息。我国驻印使馆工作人员在参观该院时谈,玄奘法师曾亲自担任校长十一年之久的那烂陀寺的佛教大学,其校舍本已陷没土中,现在又重新发现。在印度有很多玄奘法师的遗迹可以查考。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本来就是印度史上的重要史料,现在印度的高中学生就根据着这本书来学习印度本国所缺失掉的历史。玄奘法师的遗骨自抗战中就在南京收藏,现陈列於南京博物院。按玄奘  相似文献   

4.
湛如 《家教指南》2023,(4):126-135
在广律、戒本的记载中,诸部派有关戒场与戒坛的记载有不明之处,因此唐代道宣所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对出家受戒仪轨以及戒坛的形式做出了补充且明确规定。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与榆林窟弥勒经变中戒场受戒实际情况的考察,如莫高窟第445窟的半圆形帷幕剃度受戒场景,认为戒场受戒在唐中期以后几近消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宣对戒坛的推崇,二是官方法律对僧尼受戒的严格管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P.2984V号卷子为中心,对其内容进行考察分析:首先从卷子的戒律排序上,说明该戒律的主要受戒对象;其次以该卷的五戒仪轨为底本对照其他卷子的受戒形式,分析其差异;最后从受戒时间、内容上分析受戒仪轨存在差异的原因,以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敦煌的一些戒律生活。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以一篇《受戒》重返文坛,带来一股情浓旨雅的文风。《受戒》文本中的诗意让人回味,本文将从现代韵白的语言形式、散文化的结构和故事题材三个方面解读分析《受戒》文本的诗意建构。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分别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本《语文读本》(必修四)。《受戒》堪称现代经典,理当作为中学生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受戒》,如何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经典作品的要义呢?陈:我阅读《受戒》,感受到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但是这类意  相似文献   

8.
小说《受戒》中的人物无论在僧在俗,他们的心态无大欲,易满足,自然、平和。天、人、佛的融合、妥协,"受戒"与"情爱"的奇特统一,值得我们长久品读。  相似文献   

9.
和尚恋爱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是一个禁区.汪曾祺的《受戒》却将宗教与爱情,佛性与人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受戒》消解了佛教作为信仰的严肃性,漠视佛教的清规戒律,张扬人性,倡扬人们充分地享受生活,回到“人间佛教”中,构建了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美好世界。这是《受戒》中体现的佛教文化意识,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流,儒道佛教精神共同构成的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强薇 《文学教育(上)》2010,(11):150-151
《受戒》是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中,作者清新隽永地为我们描述了小明子和小英子朦胧的爱情,表现了人与自然、人性和佛性的通融,同时,也体现了外来佛教与当地民俗风情的文化整合。最后,《受戒》这一文本的产生,其全部用意似乎是在圆作家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善于描写独特的地域风情。《受戒》向读者展示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对《受戒》进行品评,以此来观照作者的文学殚想。  相似文献   

12.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是以短篇小说《受戒》而名声大震的.《受戒》承续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诗化传统,表达了人们对一种久违的和谐、纯净境界的理想诉求.可惜小说没有进行现代性意义的转换,表现了其小说理想实现的脆弱.  相似文献   

14.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中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温馨的情调,别样的风俗,纯美的世界展示出作家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而这种情结又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受戒》中的"乌托邦"情结的体现与溯源达到对作家的解析。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用水洗过了一般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单纯无邪的青春和古趣盎然的民俗,文章自始至终弥漫着诗意。《受戒》的诗意体现在四个方面:吸收民间语言,形成诗化的小说语言;情绪结构上的诗化、散文化;全文流动着的氛围具有诗的意蕴;所表现的人情人性同样具有诗意。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在80年代或者当代文学史的出场与小说《受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正是《受戒》奠定了汪曾祺在文学史的经典地位,但同时也使得汪曾祺不断模式化、符号化。《受戒》其后,评论界、文学史著述和现代传媒力量等共同参与了对汪曾祺这一经典形象的建构。建构的过程是经典地位确立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不断放逐与遮蔽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知道汪曾祺的"喜"与"乐",还应从其整体创作中发现被文学史以及主流评论所遮蔽的"怒"与"哀",片面取认是对一个作家一生创作的不公平表现。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先生在《受戒》中精妙地选择和运用叠音词、拟声词、民歌、俗语、形容词、动词、拆词镶嵌、反复句式、释句、比喻等修辞方式,不仅凸显了故乡高邮的地域色彩,而且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受戒》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胡小勇 《考试周刊》2013,(25):182-182
<正>我再一次阅读《生命的林子》的时候,才发现是这个小故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之前,我仅仅只是了解一段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玄奘法师在法门寺修行,但是法事应酬太繁,玄奘法师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所以要想在法门寺内出人头地可谓是难上加难。于是,玄奘在别人的劝说下,想离开法门寺去一些偏远的小寺庙修行。因为在那里,想要做出一番作为相对容易得多。当玄奘把去意和寺庙主持道明时。方丈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玄奘带到了法门寺的后山。  相似文献   

19.
佛经翻译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历经了兴衰成败。涌现了大批的翻译家,为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唐代的著名翻译家玄奘法师的翻译思想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