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岑参边塞诗的爱国精神具体表现在直接抒发为国安边的爱国情怀,把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紧密联系,把对祖国的爱融于对边地景物的描写中。  相似文献   

2.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夜风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棒,车师西门伫献捷。  相似文献   

3.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诗人,他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西域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观,新奇独特的民俗文化,曼倩美妙的西部乐舞,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其诗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强烈的民族风味,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以敏锐的诗心和多彩的诗笔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奇气益出”的、充满异域情调的艺术天地,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4.
岑参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独到观察和亲身感受.以炽热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以及戍边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战斗精神。诗作奇伟宏丽、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共同背景和近似经历形成高、岑诗的共同特点 :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 ,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气质、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 :高诗悲壮而沉郁苍凉 ,岑诗悲壮而昂扬豪迈 ;高诗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诗擅长描绘寓情于景 ;高诗语言沉实质朴 ,岑诗用语峻逸奇丽。二人的共性和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 ,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岑参是盛唐时期创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绩最突出的一个诗人。其边塞诗语音方面采用洪亮级的韵脚和激越豪壮的韵调;词汇方面采用道劲有力、雄伟阔大的词语;修辞方面采用了奇特的夸张。这些语言风格手段的使用使其边塞诗呈现出豪放的语言风格个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与艺术特征,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8.
岑参的边塞诗歌独特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西域精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七言古诗、乐府与“歌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 ,从唐前歌行体的演化历程及其发展阶段 ,对唐代最终成型的新兴诗歌样式“歌行体”的诗体定义和形式特点作了界定与阐述。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李白的歌行的考察与确认 ,论析了其歌行以“主体性”为内核的表现形态和艺术特征 ,从而肯定了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0.
岑参天宝初考中进士,守选期间曾有过一段出游与交友经历,这就是河朔、河东与大梁之游.诗人在这期间,身心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创作了许多富于感染力的纪游与交友诗,这些诗可统称为“河朔游历诗”.漫游河朔等地是岑参早期一次重要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刻影响,即岑参诗歌中的浪漫情调与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认识、掌握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特殊的困难;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是社会主义在长期曲折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作为世纪之交的一场写作革命,呈现出气势如虹、蔚为大观的万千气象,而网络文学研究却相对薄弱和沉寂;对网络文学产生背景、身份认可和资质接纳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显得如此迫切、必要和重要:它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从原始社会“自然人”到中国三皇五帝时代与希腊城邦的社会结构,都可归属为圆(单圆、同心圆)结构。它们的组合排列与动态演示,都显示了自由、平等的政治特色,也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63-65,104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希腊古瓮颂》中,诗人济慈带领读者走进首尾相连的古瓮画面,引领我们进入艺术审美的圆形境界,而这圆形思维的发生地又是在回环式的诗歌结构中。以中西圆形理论解读济慈《希腊古瓮颂》妙契天和的圆形境界,不仅为《希腊古瓮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把整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主题和结构联系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究其原因既有内因的作用,又有外因的作用,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把这两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赔偿作为一项发源于英美法系的赔偿制度,从受害者、当下的不法行为者和潜在的不法行为者三个角度考察,分别具有补偿、制裁以及威慑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功能,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在我国,这项制度更应当适用于侵权责任而非合同责任。对于产品责任则需看其是否涉及重大人身侵权。当然,具体赔偿数额的确定在实践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苔丝>中存在两种原型结构:圆圈型结构和<圣经>悲剧结构.这两种原型结构的运用揭示了作者悲剧性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元代爱情剧对民俗生活相的揭示和勾勒,是对民俗生活相的艺术概括和升华.在元代爱情剧中,代表婚恋民俗生活相的“春”、居住民俗生活相的“墙”和“角门”、行为的社会民俗生活相的“拜月”、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的“圆”,既渲染描绘了元代爱情剧的环境气氛、构建了主要情节和戏剧冲突,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民俗文化心理.而相遇、阻隔、分飞、团聚的“四步曲”情节发展模式,也形成了元代爱情剧“喜———悲———喜”的圆形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广泛吸取了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的成功创作经验,用神奇怪异的虚构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文章旨在借助《梦狼》之篇来浅论聊斋故事曲折离奇、真幻交织的情节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